为什么希腊是奥运圣地?奥运精神是什么?
因为古希腊竞技赛会是人类文明史上特有的璀璨文化。而古希腊竞技文明史是建立在古希腊城邦制文明的基础之上的---城邦制是古希腊竞技赛会的社会根基。古希腊人民厌恶连年不断的城邦战争,渴望和平,希望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以神的名义实行休战,以达到减少战争,摆脱灾难的目的。古希腊人竞技赛会的主要目的是娱神,是通过祭祀神灵,乞求神灵庇护,来达成和平的美好愿望。
由此可见,奥运会是在战争背景和祭礼形式中产生的,但它又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美好愿望,这种互相矛盾又互相制约的关系,使奥运会产生并延续下去。
2.对古希腊人来说,竞技场不仅是梦想之地,更是欲望之所。这个崇尚快乐的民族通过举行公平且血腥的竞技比赛,在痛苦中体验欢乐的珍贵,在对抗中体现生命力的活力,在竞技中展现人类对命运、痛苦、弱小、无望等种种限制的超越,在这种超越中人性得到升华,人类最为珍贵的那一面得以展现,而这种悲壮的展示将永远激励后人奋勇向前,永不停息。在古典时代的希腊城邦,公民间自发或集体组织的体育竞技非常普遍。大部分城市在男性公民的成年前后,都会组织特定的军事训练。而在此之前,公民们在青少年阶段就开始了体育馆内的各种体能和武术锻炼。诸如奥运会一类的大型体育赛事,就是在这种文化下催生出来的。今天依然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拳击和摔跤,在当时就已经有了非常完整的训练与比赛机制。
这就是古希腊人的武术竞技文化。时至今日人们都对古希腊的军事成就赞叹不已。其中既有马拉松平原的强势反击,又有亚历山大大帝的横扫亚洲壮举......等等
五项竞技是古代奥运会中最受人尊重的项目,正如古希腊最著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所评论的:“五项竞技的运动员是最出色的,因为他们既有力量又有速度。”因此它是古代奥运会上最令人注目、用以确定希腊最佳全能运动员的一项重要竞赛项目。五项竞技在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上成为竞赛项目,包括短跑、跳远、掷铁饼、掷标枪和摔跤,其中短跑和摔跤既是五项竞技的内容,又是古代奥运会单独的竞赛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古希腊人的竞技体育运动的重要标志之一__裸体竞技是其独特性的最重要体现。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风俗,让同时代的其他民族感到震惊和不能接受,甚至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上也堪称独步。在神的面前,希腊人民裸体而舞,争相竞技。在神的面前,一切参赛选手都在同一起跑线。希腊城邦之间的政治独立性决定了参赛城邦的地位平等。古希腊半岛上林立着大大小小近两百个城邦,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守护神,城邦之间并非像东方帝国式的所属关系。城邦在政治生活上是独立自治的,没有尊卑之分。在赛会举办期间,城邦之间形成联盟达成共识,签订停战协议。自宣布神圣休战之日起,希腊人之间的斗争应当终止。任何军队不得进人比赛所在地的领域,凡去参加祭祀竞技赛会的人都可以畅行无阻。
古希腊竞技体育初期大多都是一种宗教祭祀仪式表演,其目的决不是为了体育竞技,而是通过竞技表达一种宗教信仰。只是到了后期,这种祭祀赛会中体育竞技比赛日渐增强,社会表演和大众表演的味道愈来愈浓时,祭祀竞技赛会才转变成体育竞技赛会,进而风靡全球成为世界顶级赛会。
古希腊人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什么
奥林匹克精神的源头是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希腊对人的体格力量与健康的崇尚是奥林匹克运动竞技比赛的基础。古代奥运中对人的体能、技巧的挑战体现着古希腊人竞争与开拓意识。古代奥林匹克神圣休战既是对和平的渴望,也体现出希腊人对神和自然的敬畏。在古代奥运会文化背景中,有一种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极其重视个人价值,捍卫个人的独立性。古代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这些价值观念都已成为现代奥运的核心价值。
为什么古代的运动竞技只出现在古希腊?
因为古希腊人喜欢用运动竞技的方式来祭祀神明,这是由当地的风俗习惯造成的,而其他国家的祭祀习惯跟古希腊完全不一样,所以这种运动就只有在古希腊出现。
简述希腊的体育思想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也是西方人文体育思想的摇篮。
古希腊体育文化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追求人的身心既善且美的希腊理想 ,关注人的和谐发展的博雅教育以及审美文化对体育的熏陶。希腊体育文化思想包含着体育的人学本质,即体育作为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行为,是通过运动实现对人的尊严、身体的权利以及审美需要等价值追求。它为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体育文化提供了积极的视野。
在古希腊的灿烂文化传统和古希腊人认为,人既要有肉体又要有思想 ,两者都必须繁盛的奥林匹克运动背后,有着人对自身的身体价值和精神 受到训练。因此,重视肉体的价值,发展身体的美善,追求人价值的统一。
一、追求人的身心既善且美的希腊理想
古希腊人认为 ,人既要有肉体又要有思想,两者都必须繁盛的奥林匹克运动背后,有着人对自身的身体价值和精神 受到训练。因此 ,重视肉体的价值,发展身体的美善,追求人价值的统一。“回到古希腊 ”对于人文体育观念的阐释是必 的身心和谐,构成了古希腊人文体育思想的重要特征,它主不可少的,因为人文体育要从“人 ”自身的角度去理解、阐释要缘于希腊人的宇宙意识。
二、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博雅教育
雅典人很好地继承了荷马时代以来的希腊理想,极具人文特色的博雅教育。雅典人认为,教化是形成善的根本。其中,体育锻炼了人的身体,培养了人的勇敢品质,是追求卓越的一个途径,这个思想影响着整个希腊的教育和体育 育锻炼之风更多的转向于审美。虽然放弃军事体育的目的导思想。在希腊理想的影响下,古希腊人心目中的完人被认为是在理性支配下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人。他们以智慧、正义、节制、勇敢诸德教育青少年,把体育作为培养人的勇敢品质的最好途径 ,这种观点使体育成为促成完美人体的两个制度之一。
三、“审美的文化 ”对体育的熏陶
体育寄托了希腊人对美与和谐的追求。在古希腊人的审美观念中时时可见对人的力与健的赞美。对希腊人而言,美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可以说 ,希腊文化是一种审美的文化 ,希腊人追求的是把美刻在灵魂上,他们认为美与善一体。在这种审美的文化氛围中,体育按照希腊人的理想塑造着人的美,体现了希腊理想的人的健康美和由力量而产生的美感。
古希腊思想中所体现的希腊体育的最重要特征在于它的人文意蕴,即体育中蕴含着对人的身心和谐的赞美以及对人性的高扬。在希腊思想中我们看到,古希腊人文体育的繁盛在于希腊人把人置于宇宙的中心地位。
古代奥运会的特色有哪些?古希腊奥运会的规则有哪些?
在古代奥运会中,他们的比赛项目多以军事方面考虑,在运动员的比赛过程中要体现健壮,强大,古代的奥运会并不是以传播体育精神为主,而是为了展现各国的军事能力,展现各国综合国力;古希腊奥运会的规则有,竞技比赛委员会中组织者必须是奴隶主贵族的代表人物,竞技比赛只能在个人之间进行,不能以团体为名进行,不能同意女子参加和观看比赛。
古希腊人为什么那么热衷于体育?
英国古典学家基托在他的小册子《希腊人》(TheGreeks)里这样描写《奥德赛》的主人公:“他既是一个伟大的战士,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策士,同时还是一个机敏的演说家。他勇气十足,聪明过人;他既会造船又会驾船;他与费阿刻斯的年轻人较量过拳击、摔交和赛跑;他会将一头牛剥皮、剁碎、煮熟,也会为一首歌感动得落泪。事实上他是一位杰出的全能者,他的卓越能力无与伦比。”
如果说人生就是赛场,那么希腊人的理想就是成为全能运动员。在日常生活中,希腊人非常重视体育锻炼,男子们经常聚集在一起,从事各种类型的劳动。在他们看来,身体、德行、智慧,三者的完美是统一的,是不可分离的。所以,他们将锻炼身体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古代希腊体育教育对后世体育有哪些深远影响
古代奥林匹克文化的产生有着特殊的地理与历史背景,由多重因素促成,而其中蕴涵的某些精神已经成为昭示后世的经典。重回古希腊追寻古赛场的意义,在于为当代奥林匹克运动提供一种借鉴。
现代体育精神已经作为一种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而影响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代体育精神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思想和社会价值观念的释放、传播、体验与发展;现代体育精神是人类“自然属性”的体验在人们精神世界里的提升;现代体育精神是人类和平、和谐等人文理念的体现;现代体育精神体现着人类的自由创新与规则约束的完美结合,体现着集体主义的团队协作精神;现代体育精神是人类社会公平公正意识理念的积极体现。
体育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伴随着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可以说是经久不衰,而且在现代社会成为一种愈来愈重要的文化形式,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体育运动中所产生和积淀的思想和精神,在规范人类行为、提升人的道德素质、提高社会文明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希腊人创造的“体育精神”对文艺复兴以来的资本主义崛起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我国的体育以西方体育为主体,然而我们在引入西方体育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如何直接借鉴有用的具体方法,而不是考虑如何连同其文化基础一并引入。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尤其是与体育行为有关的各种精神或品质都与民族的发展过程有着密切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对体育的精神价值进行探讨,以便加以利用。 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种先进的文化精神作为人们的价值支撑、行为导向和力量整合,将失去稳定的前进方向;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如果缺乏体育精神、缺少“魂魄”,也必将走向误区。本文把体育精神作为调整体育生活、体育现象以及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的一种规范来认识,力图探析在文化结构中体育...
古希腊和我国先秦时代在发展教育过程中,始终重视体育运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和造就具有全面知识和健康体魄的人才。 一、体育与健康的体魄 体育活动的目的首先在于造就人的健康的体魄。古希腊柏拉图在谈到幸福观时,认为“幸福中最高的要算:第一为健康;第二为美;
我这里比较乱,你可以简单得整理一下,在添加一些自己的观点即可。
中国古代的传统体育和古希腊体育的差异区别
古希腊与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比较
作者:仰东(北京联合大学奥运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由古希腊运动会演进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自公元前776年开始,每四年一届,不间断地举行了293届,这1000多年的光阴几乎覆盖了中国整个春秋战国和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期。在灿烂的古希腊文化发展的同时,远在东方的中华民族正在形成“诸子百家”,而萌发中的体育文化在地球的东西方也同时构成。由于社会前进的背景不同,东西方体育文化如同两条平行线各自向前延伸,互不交叉,没有互动作用和相互影响,所以在古代体育文化演进的过程中,东西方存在着差异,但由于体育广泛的文化作用,又有它的相似性。
古希腊体育源于宗教活动,中国古代体育源于生存
由城邦组成的古希腊,战乱连绵,特别是城邦争霸和奴隶主镇压奴隶起义的内战使得人们没有喘息的机会。但古希腊作为泛神论的民族,尽管存在着激烈的内部纷争,但有一点是统一的,那就是崇拜诸神。古希腊民族的共识是,世间都是由英雄——诸神创造的,并且认为神是人格化的英雄,为保持人与神之间的最短距离,常于收获的季节举行祭神活动,与神共享天伦之乐。在祭神活动中,人们多以表现健康的裸体竞技和表现美的健身舞蹈与神同欢,以此创造出表达人间“悲欢离合”的艺术作品而倾诉于诸神。
这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活动,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由此逐渐形成了地方性竞技赛会,公元前6世纪中叶起,祭神性的竞技已经具有全民众的性质,已经有正式的组织者并以装满橄榄油的陶瓮为奖品。由此,古希腊逐步迈向“运动会”的体育系列,开始整合和构成古希腊体育文化。
中国古代体育的萌发和中国历史上其他社会活动一样,都产生于社会生产和生存的需要。
早在远古的渔猎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漫长的生产活动中逐步创造并完善了许多原始工具,如刀、矛、箭、镞、罟、舟、车等。为了使用这些生产工具,人们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发挥生产工具的最佳作用,由此人们逐步掌握了如跑、投射、跳跃、游泳、操舟等技能。当时这些技能还不能被认为是体育活动,但它确是体育活动产生的基因。
从古代社会生产和生存的需要方面分析,人们要掌握各种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技能,就要求身体有较全面的发展。当时人们为了生存,首先要把传授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技能,作为教育后代的主要内容。其中有许多身体活动,即已孕育了古代早期体育活动的萌芽。
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社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人们除了从事生产活动外稍有闲暇,生活的内容也较为丰富了,由此人们向儿童传授生产和生活技能的机会增多,当他们以追逐、跳越、攀登、投射、游泳、角力等作为游戏和练习手段的时候,于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发展儿童的身体,由此具有体育意识的活动即古代早期的体育也就开始萌发了。
古希腊体育注重人体造型和肌肉沟回,中国古代体育注重健康与长寿
远古时期,古希腊的健身就与人体美学结下了姻缘,由于希腊三面环海的自然地理环境,且岛屿分布广阔,气候宜人,为了抵御各种战争,提高身体能力,常以裸体锻炼,人们以“全身发展平衡”为基本,以“肌肉沟回”为精美,以发达的左右对称为荣耀,不断塑造强健的人体造型,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简直就是人体美学的展示会。它以力量、速度、柔韧、灵敏、节律构成了体育运动特有的人体力学,丰富了人类的美学价值,给人们留下了奥林匹克的文化遗产。如波里克勒特的《持矛者像》、米隆的《掷铁饼者像》,以及公元前2至1世纪的《摔跤铜像》,都鲜明地表达了古希腊体育的艺术与追求,为后人的健身健美活动塑造了精美的模型。
中国古代体育除了它特别讲究的装束和潜在深处的美之外,它更注重健康与长寿,体现了最朴素的“人本主义”精神。
《内经》中强调:“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内经》中竭力反对不健康的行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于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看到乡民们在冬闲的日子里娱乐,于是对子贡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能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他主张“居无求安”,主张要参加适当的运动和劳动,而且把“射”(射箭)和“御”(驾车)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以达文武双全之目的,极富教育性。
古希腊体育多以“外力”表现,中国古代体育多以“内功”抗衡
一幅珍贵的油画——古希腊“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决斗时的情景”,代表性地反映了古希腊人崇拜“外力”的特征:搬、举、抛、摔组成了人们追求和观赏的要素,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对“力”的欲望,“力大无比”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在古代奥运会的竞技中一半的项目都主要是以“力”取胜的,在丰富的出土文物中反映了这一特征。古希腊尊崇的“力”象征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无穷的生命力,象征着胜利和兴旺。
现代奥运会延续了古希腊体育的精华,出现了夏季奥运会上的那些表现“力”的项目,人们习惯性地称之为“体能型”运动项目。
中国古代先秦体育已经出现了“舞蹈”和“导引”混为一体的练功方法,同时也出现了表现“力”的“击壤”、“武艺”和“角抵”。其中以柔克刚的舞蹈和导引功,实属中国古代竞技中“发力”的源泉,那就是巧妙地运用人体力学,以一指拨千斤的“借用外力”击败对方的“内功抗衡”的方法,普遍用于春秋战国出现的剑术、拳斗、角力、相搏等体育娱乐活动。在“用力”中不断地磨练细腻的扭动、推拉的时间差、擒手的部位、步伐的移动,以内功抗衡,寻找机会,一触即发,击败对手。由此而发展的娱乐活动和竞技运动举不胜数,形成了中国古代体育的特点。西汉鎏金双人盘舞的出土极形象地表现了外柔内刚、虚实相衔、先发制人的发力特点。
古希腊体育倡贤,中国古代体育重礼
古希腊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更多地注重“人性化”,无论从传说中还是现实竞技中,不断地为人们树立个人的英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尊崇的偶像,如永远记录在奥林匹克传说中的“宙斯裸体投掷像”、“蒙面舞蹈者青铜小雕像”、“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决斗像”以及众多的获胜“英雄像”等,为世界体育史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在这里,集中描绘了为取胜而付出艰辛努力的个人形象,为后人树立了生活的榜样。作为推崇泛神论的古希腊,人们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由像神一样的英雄人物创造的。在古代奥运会中,获胜个人被城邦授予至高无上的荣誉和特别待遇。
在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中,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招术,但追溯其源,由于中国古代把体育纳入教育的时间相对较早,所以在整个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发展中,一直接受着“礼”的影响。
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这种思想含有注重德育、智育、体育的因素。他的教育内容主要有诗、书、礼、乐、射、御(与西周的传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大体相同)。孔子教导学生:比射时,既要力争胜利,又要讲究礼让——“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这似乎全面解释了现代奥林匹克名言—— “重要的是参加,而不是取胜”。
在这种教育体系的影响下,中国古代体育,包括“宫廷体育”和“民间娱乐”,都有一个程式或规则,去保护体育文化中的“礼”。
古希腊体育与中国古代体育的相似性
由于体育的广泛文化作用,古希腊体育与中国古代体育有着相似之处,都把体育作为基础训练用于军事和防卫,在娱乐功能上,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正在地球西方古希腊城邦战乱、刀光剑影的同时,位于地球东方的中国正处于春秋和战国,据《春秋》记载,在242年里,诸侯国间的军事行动,就有483次。古希腊城邦和中国古代诸侯国同样崇尚武功。古希腊以斯巴达人为急先锋,其民强悍,儿童从7岁始,由国家供养,从事体能和军事训练。
中国古代《汉书·刑法志》表露:“齐愍以技击强”,“魏惠以武卒奋”,“秦昭以锐士胜”。一些强盛的诸侯国,都拥有训练有素、武艺高强的军队。在转相攻伐、代为雌雄的战争环境中,相继出现了许多提倡军事体育活动的人物,如齐国的管仲(分齐国为三军)、魏国的李悝(颁布了《习射令》)。
在体育娱乐文化中,古希腊和中国古代都有棋类活动的记载,中国古代已经形成围棋、六博、象棋等娱乐活动,古希腊出土文物——双耳壶上描绘的正是在对弈的两位棋手。东西方的棋文化同样蕴含着战争中的攻、防、围、堵这一系列的思路,恰恰是东西方共有的狩猎和军事生活的反映。可以认为,东西方古代的棋类活动,同样来源于古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军事活动。
作用于儿童体育的娱乐活动,从古希腊和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记载上看,也颇为相似。存于雅典国家博物馆的“儿童拳击手”,中国古代文物——“儿童蹴鞠图”都反映了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以古代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的趋同性。
如果通览古希腊和中国古代史,就会发现更多的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和相似点,就会发现东西方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伟大民族对人类体育文化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