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的优势和劣势(详细的、全面的)?
(一)盲目攀比、从众选报过高
其中一种情况是,有的考生容易“跟着感觉走”,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跟着填。有的考生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也就跟着“摸高”。有的考生对自己的实力和长处估计不准、不足,缺乏信心,简单地填报低层次学校,结果又往往导致“高分低就”。
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估测不准,选报了力所不及的志愿。如一位普通中学的理科考生,仅凭一次摸底成绩考了570分,就贸然在第一志愿填上了北京大学。而他的高考实际却只有540分左右,后果不用说了。又如广西桂林地区,某届一毕业生,平时学习基础比较好,当年报考理工类,由于在“非名牌大学不去”的思想指导下,填报志愿时只填写了清华、北大、复旦三所社会声誉较高的重点大学,其余各批录取院校均未填报。结果高考成绩刚刚达到第一批重点院校投档最低的控制线,因低于所报院校的录取线而落选。造成志愿填报过高的还有其他原因,但最常见的还是由于主观估测不准造成的。
(二)将志愿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选报过专
近几年招生中,有的学校(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两倍、三倍甚至十几倍之多,“撞车”现象严重。而有的学校某些专业却很少有人填报甚至无人填报。专业不服从调剂的考生逐渐增多,甚至出现了整张志愿表中只填一个专业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一些考生和家长对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毕业生的使用情况以及社会需求缺乏了解外,主要是受人为的、传统的、世俗思想的影响,将志愿的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有的考生出于对未来职业的考虑,在选择专业时只考虑所谓的“热门”专业。为避免失误,如果考生一定要选择“热门”专业的,一定要选报“热门”不忽视“冷门”,冷热结合,同时要量力而行,如果成绩不太突出,为安稳起见最好在专业上避“热”就“冷”,转而在学校上选“优”。
(三)高分考生一定能录取到好学校
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按理说,都应该被录取到好学校、好专业。但事实却不尽然。竞争一般是以省(市、自治区)为单位的,各省的前几名、几十名被录取到好学校一般都不会成问题,但若是前一二百名就难保证了。原因主要在于志愿选报不当,考生填志愿时,主观臆断,盲目认为自己是学校第一名报某某校肯定没问题,甚至固执地只报一个专业,又不肯服从到其他学校及专业就读,一旦失误就很可能名落孙山。因此,高分考生要报考名牌大学、名牌专业,也要讲究选择技巧。首先,在选报志愿时,视野要宽;二是选择目标要准,瞄准靶心,尽量争取第一志愿被录取。
(四)单纯以收费标准高低判断专业的好坏
现在很多人以为,收费高的专业一定“走俏”,收费低的不行。其实这样看问题是很不可靠的。有些专业是国家大量需要,大有发展前景的,为了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报考,收费标准相对低一些,同时奖、助学金数额也较高。有些院校和专业收费相对较高,但并不说明该院校、专业就比其中专业一定好些,发展前景绝对强些。考生应在中学老师和招办、高校的帮助下具体了解有关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看哪些院校和专业最适合自己。
(五)拥有了资料就可以填好志愿
在考试结束后成绩公布之前填报志愿,考生若拥有标准答案,就可较好地估算出成绩。在成绩公布之后填报志愿,若是使用标准分,考生拥有标准分的知识,就可以准确地知道自己的相对位置;若是使用原始分,考生拥有分段统计表,也可以清楚大概的位次。要是考生拥有关于高校介绍专业设置情况的资料,就会使选择更有针对性。
再加上拥有了本省(市、自治区)往年高校的投档及录取情况,在选择学校时可以排好先后的顺序,对于第一志愿的确定会有较好的帮助。但过去的资料只能作为参考,大概确定一下该校在考生心目中的位置即可。
(六)对学校专业不了解,或望“名”生义,或心存偏见
一是填报志愿仅看校名,以为校名有着“地质”、“石油”等字样的学校,就只设这些艰苦专业,其实这些学校也有其他专业;二是心存偏见,将师范、农业等划分为艰苦专业,认为就业出路不佳,其实这些学校和专业的就业率也很高;三是对一些省外学校不了解,有的学校只因为不在直辖市或者省城,考生就不 愿填报。
(七)填“服从分配”会吃亏
“是否服从分配”一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报各志愿学校都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分配到其他院校;二是当档案被某所大学调入后,所报的各专业均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分配到其他系科学习。这项规定,显然扩大了考生本人被录取的机会。因为规定填报的几个院校和专业,都是有限的,如填了“同意服从分配”,就会增加上百个院校、几十个专业录取的机会,绝不会吃亏。
(八)过分依赖长辈,甚至由父母包办
考生的家长、老师,凭着人生阅历及对社会的理解,对考生选择志愿时正确加以帮助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但万事不可过头。如果忽视考生的主体作用,由长辈大包大揽,强制学生作出某种选择,那就难免出现偏颇,甚至引发令人痛悔一生的后果。
总结历年考生填报志愿的经验,除要避免陷入误区外,还要注意八忌:
一忌招生信息不灵,实力评估不当。考生要认真阅读有关招生信息,对要报考的学校、专业要有基本的了解,包括院校地址、办学条件、课程设置、毕业去向、收费标准及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等,都要心中有数。同时对自己的实力作客观评估,参照自身兴趣、特长合理确定各批次学校类型、档次。
二忌不了解院校、专业的特殊要求和“相关科目”成绩,盲目填报。不少院校、专业有特殊要求,如无绘画基础者不能报城市规划、工业造型设计专业;国际贸易要求英语口试、自身形象俱佳等;计算机专业要求“相关科目”数学、英语成绩好,而新闻专业则对语文要求偏高等等。不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或好的相关科目成绩,不论总分多高,都不宜报考相关的院校和专业。
三忌志愿平行、没有梯度。填报志愿最忌平行。在填好关键性的第一志愿后,其他志愿要保持合理的“落差”,不能是平行式,更不能是“爬坡式”或“波浪式”。
四忌填报志愿过热、过偏、过窄。不可一味看重热门专业,要冷热兼顾;也不可选报志愿地址过偏,集中到经济条件好的城市及沿海城市;还要注意不能仅凭个人兴趣,清一色填报一种专业。
五忌志愿没有反映考生的真实意愿。部分考生缺乏主见,依赖思想严重,受亲朋师长的影响,填了自己不向往或反感的志愿,以致影响后段的复习和生活,有少数还通过不同渠道欲改志愿,为自己的学习、生活留下后患。
六忌放弃“服从、调剂志愿栏”。这一栏是为了弥补考生志愿填报不足或不当而设置的。若考生填了服从分配或愿意调剂到某些院校、专业,可大大提高录取率。
七忌志愿保守,只求跳“农门”。不少农村优秀考生,为了跳“农门”、“吃皇粮”,尽管自身实力雄厚,但填报的院校档次低,丧失了许多发展机遇,实在可惜。
八忌志愿表格填(报)写不规范。这是影响录取的因素之一。考生对涉及的几种表、卡、袋的所有内容要前后准确一致,避免错字或涂改。对“机读志愿卡”等机读表册要规范填涂,并与其他表册一致。
体育生复读好不好?
体育生复读是可以的,如果感觉高考结果不理想,是可以选择复读的,不过现在对复读生会有一些要求。
高考应届生相比复读生有什么优势
高考应届生相比复读生的优势体现在心态与能力上。
心态方面,相比复读生,应届生更有冲劲闯进去面对新的挑战。而往届生任务完成的不好会感到羞愧,完成得好在众人眼里也是理所应当。而应届生战败被视为必经之路,战胜被视为不凡之才,自然更有勇气面对高考。
能力方面,一般来说,在16-18岁之间,是应试思维最活跃的年龄。据社会机构2014年调研,复读生中只有约15%成绩有15分以上的提高。因此,应届生在高考中优势很明显。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应届生虽然有一定劣势,但是在人生阅历上,复读生更有一番体会,因此不可因一点优势而沾沾自喜,止步不前。
复读生的优势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利用这些优势?
复读生永远的优势就是有过一次‘经历和经验’,只要有志向,勇气及恒心,不管怎么变都不会阻碍你的!!
请问 高考复读生较应届生有那些优势劣势?
复习生比应届生显得更加的成熟,因为你已经有一次参加高考的经历了,高考对你来说已不那样可怕,不那样陌生,所以你比应届生更有经验,知道高考中应注意西什么.更应知道去年高考的失败之处,有一次高考经历的你能够坦然走进考场,没有太紧张.或许你做过的题也别应届的多吧 ,这也算一大优势.
复习生还是有很多的劣势:有一些学校的专业明确的表明不招复读生,复习生的压力比应届要大很多,如果不能处理好你会带着很大的压力参加高考,所以的所以,放下负担,轻装上阵吧,相信你会成功的!!!!哈哈 !!
体育生258复读能上本科几率大吗?
体育生258复读能上本科几率还是比较大的,复读有优势的,认真的话能提高几十分
复读生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首先要冷静和理性的分析复读的利弊:
复读有利的方面:
为自己创造另一次拼搏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在未来一年有足够的时间来重整旗鼓,寻求新的突破。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优势和备考经验,所以比应届生会更有优势,由于经历了真正的高考,也知道了自己的失利原因(如:哪一科考得不理想),所以更容易对症下药,有更强的针对性。
复读不利的方面:
由于当年考得不理想,心里总是觉得不服气,无形中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由于高考并非一成不变的,所以每年都有微调和变化(如:报考人数、考试难度、考试题型、考试内容等)。对未来的变化是否适应或者是否对自己有利还是个未知数。由于复读后的竞争对手主要还是应届生,开始的时候复读生一般都有明显的优势,但后期就很难体现了。由于复读后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很可能都是新的,同学也是新的,所以要真正适应还要一段时间。
其实,对自己全方位的进行一次评价和分析,结合自身情况再做决定。
初三复读,有什么利弊?
你让父母跟班主任商量一下,办理相关手续即可复读。其实复读关键还是要看你的心里承受能力了,如果你没有明年一定会考的好的决心和信心,或者说也不是很在乎文凭还是别复读了,复读真的很折磨人,而且那种气氛,大家都没有什么交流,特别是高考前夕,会有阴影,会太在乎结果,这个没有绝对的,还是要靠自己啊。告诉你一个心理,不管选择了什么,不管结果是什么,都不要后悔,因为你不敢保证走另一条路一定会比现在好!之前在初中的时期,我的记忆力经常很不好,学习提不起神,导致我的各科考试成绩也非常差。偶然发现一个增强智商的‘特斯拉训练’,听完后,我的状况才能开始改造。我的理解力比之前好了,我各科的考试成绩都开始提升。这些体会应该能给你带来启发,小伙伴,加把劲,祝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