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体育学的地位和意义是什么?2、体育教学的任务是什么?3、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是如何的?
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和方法,是学生掌握组织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提高认识,掌握知识技能 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分类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3、以分解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4、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5、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什么叫体育制度?
体育制度
基本解释:
国家体育机构和社会体育组织制定并实施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措施的总称。中国自1949年起实施的体育制度有:《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运动竞赛制度》,运动员、裁判员和教练员的技术等级制度,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守则,各级学校体育工作规定等。
词语分开解释:
体育 : 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有组织有计划地锻炼身心的一类社会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文化生活和陶冶道德情操。是社会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身体教育,与德育、智育和美育共同组成教育的整体。广义的也称体育运动,包括身体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三方面。
制度 : 1.谓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2.制订法规。 3.规定。 4.指规定品级的服饰。 5.制作。 6.谓制作方法。 7.规模;样式。
学校体育功能是什么?包括本质功能和非本质功能 (简述)
学校体育功能是指学校体育所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
本质功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和本质属性;非本质功能是某事物与其他事物相联系时所发生的作用。
强身健体(健身功能)是学校体育的最本质功能。
健身最能反映学校体育的本质特点和属性,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锻炼、训练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并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这是学校体育最本质的特点。
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
教养功能
教育功能
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美育的功能
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功能
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功能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
学校体育本身是三育之一在人才培养中有重要作用 。
学校体育与德育的关系。它是德育的有效途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体育与智育的关系。为智力开发提供物质基础。是一种增强智力的手段。
学校体育与美育的关系。学校体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
体育制度名词解释
体育制度是由国家体育机构和社会体育组织制定并实施的各种规章、条例、制度和办法的总称。是一个国家管理体育事业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体育教学常规和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名词解释!!!急用~~
学校体育: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体育锻炼:是指参加者通过重复性的身体运动,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的文化活动
学校体育的概念
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是指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体育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知识和能力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过程。
一:组成要素
学校体育由五个主要部分或要素构成:
体育教学(以体育课为主要形式);
课外体育活动(由学校或学生自行组织,以学生体育锻炼为主要内容);
运动代表队训练和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如班级赛、校际赛、各类选拔赛,以及参加地区和全国性比赛等);
早操和课间操(前者多由学生个人自由锻炼或学生自由组合锻炼,后者多为有组织的徒手体操活动);
科学的作息和保健措施(旨在保证学生足够的睡眠、休息和锻炼时间,同时要讲究卫生,注意营养,预防疾病发生等)。
二:学校体育的目的
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增强他们的体质,并对他们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他们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保卫祖国。
而要实现这目的,必须完成下列的具体任务:
①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身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②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会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③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和意志品质。
三:学校教育的特征
(1)基础性
首先,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德智体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学校体育的对象是在校学生,身心发育处于关键时期,体育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再次,学生阶段是生活习惯和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体育知识的掌握与体育习惯的养成,将为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普及性
学校体育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全面传授体育知识、普及体育活动为宗旨。
(3)系统性
学校体育遵循儿童青少年发育成长的基本规律,并根据教学规律设计教学活动;教师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地知道学生;课余体育同课堂教学一起构成体育活动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目标。
备注:一般学校体育教育项目多为 男子800/400/200米,男女子100米,跳高,跳绳,仰卧起坐,篮球 ,足球,排球等
课程设计
(以学校不同而定)
小学低年级:一周3节
小学高年级:一周2节
初/高中:一周2—3节
部分地区中考将体育成绩列入总分。
最后说明下学校体育的政治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1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指出学校体育和卫生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具体要求。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设立了体育处,管理学校体育,颁布了学校体育的各种规定。1956年开始使用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和各省、市、自治区体育运动委员会,也设有管理学校体育的机构,并在学校推行《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1964年改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1975年改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75年,教育部设立了体育司,有些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局也设立了体育卫生处,加强学校体育的管理。同年,又采用新的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 1979 年,教育部和国家体委联合颁布了《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和《全国学生体育运动竞赛制度》,进一步改善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定义
体育管理体制是指体育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它是实现体育目标的组织保证,受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制约。
中国体育转型已经启航,其中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行业整体改革的动力源泉,是转型能否成功的核心要素。
未来五年,是决定中国体育管理体制能否实现根本扭转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及总书记在为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作的重要指示中提出的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四大理念,为管理体制的持续深入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原则。
改革既要有宏观战略,也要有微观举措。中国体育亟待以足协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厘清政府、市场、社会的角色定位,根除政社不分、管办一体的顽疾。在顶层设计上针对不同领域合理设定“管”和“办”的界限和权责,将是体育界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摸索出一套高效科学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既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基石,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同时,改革应避免一刀切,要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体育体制的构成及类型是怎样的?体育过程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体育体制是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设置、权限划分以及各项制度的总称。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体育的组织机构,即各级体育行政机构设置、体育社会组织的建立;二是各级体育行政机构、体育社会组织的职责、权限、利益的划分;三是由体育行政机构和体育社会组织颁布的各项体育管理制度。 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所采用的体有体制按照管理权力的归属,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政府主导型、社会主导型、结合型(或中间型)。
体育专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如下:一是教育目标明晰化。培养什么样的体育人才以及人才的规格如何,不仅由其相应的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性质所决定,而且在任何一个周期的教学计划或培养方案也都规定得明明白白。由于目标明确,体育教育过程中的计划性要求较之普通学校体育也就更加严密而周详。二是教学科目综合化。培养任何体育专业人才都不能只依靠单一的体育类学科,而必须依靠多门类学科的综合教育。一般说来,体育专业课程分为一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种类别和层次。此外,还需酌情开设一些选修课。通过跨门类的,甚至跨专业的选课学习,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