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学校体育体教融合的指导思想(体教融合与学校体育工作)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体教融合应该怎么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家的经济实力也越来越好,可是很多小孩子的身体素质却越来越差,这都是因为他们在生活当中缺少锻炼。在以往的生活当中网友们小时候都满山遍野的跑,虽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训练,可是他们的运动量还是达标的。然而现在的搏蚂告小孩子多半生活于城市之中,在日常生活当中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场所和时间可以像农村那样奔跑,因此他们的体质相对来说就比较差。其实如果在学校的时候能够做到体教融合的话,那么对于孩子的身体而言也是很好的。

放松的方式

现在的学校很多学生都将体育课当成一种放松的形式,因为每当上了体育基明课以后,他们就可以自由活动玩耍了。相对于在课堂里面上课,他们更喜欢在操场上面上体育课,因为在他们传统意义当中都觉得上体育课就是玩。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总是将体育课当成自己补课的形式,他们总是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占领体育课。

错误的想法

久而久之就导物滚致在学校当中体育老师成了一种非常没有排面的存在,甚至很多人都表示上体育课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然而这样的想法是出现了偏差的,因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锻炼身体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就算在学校里面的时候学习是最重要的事情,可是也不能忽略对身体的锻炼,在学校里面要做到体教融合。

体育也是一种教育

其实体育也是一种教育,所以不能将体育的本质当成玩儿。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去参加一些体育训练,体质好的学生可以直接走体育生的道路,这对未来的发展都是很有帮助的。不要总是拘泥于将学生放在课堂里面读书,要让他们做到体教融合,这样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需要如何做到体教融合?有什么好的方法?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其教育性是不行替代的。体育不光进行着身体运动,更进行着智力运动,这应该是体教交融理念的思想内核。那么,如何深化体教交融,促进体育事业开展,促进青少年健康开展呢,能够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完成“育体”与“育人”的高度相关,使体育回归教育是完成“体教交融”的前提条件。跟着社会的开展,将教育回归于“培育自在而全面开展的人”成为年代所需,将体育的“育体”与“育人”功能完成高度相关具有其现实意义。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其在学习时期观念的养成将影响其未来的开展。体教交融的完成需求体育自身焕宣布吸引人参与其中的生机与魅力,将体育回归于教育、将体育的“育人”与“育体”树立高度衔接是康复体育生机拍察樱的基础,同时也是完成体教交融的前提条件。

二、改造观念、激起体育思维启蒙意识,促进体育与教育、健康的全面交融,深化体教交融。体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一部分,随着人才全面培育理念的回归,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被提上日程并逐步被接收。均衡体育开展,将体育普惠于民,没亩促进体育与健康的交融,促进社会发展。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进步,健康的重要性被民众所殷切意识到,加强体育锻炼成为促进健康得重要途径。通过“以体育人”的方法促进体育与健康的交融,将体育上升至“生命教育”的层次将是年代开展的呼喊,通过身体教育培育人们“生命、生存和生活”意识,提高民众对身体得常识、身体活动的常识以及身体活动的价值判断,对促进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身体观、更好袭丛地提高适应社会才能具有特殊意义。        

什么是体教融合,应该如何融合?

体育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要切实执行,作业要有,考试要考,竞赛要办。然而,问题也来了,要有体育作业,要增加体育在学生学习生涯里的比重和角色,势必就要减少文化课的分量,能落到实处吗?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案。其实,体教结合并不是一个新鲜概键橘饥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体教结合的稿返概念就曾一度呼声很高。不过,这么多年体教结合之路走得异常艰辛,效果也不甚明显。最近提出的体教融合立足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旨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与之前的体教结合有着不同的着眼点与侧重点。以往体教结合、体教融合,主要是指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培养。这次提出的体教融合,主要指加强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

“体教融合,不光是把体育和教育两个部门的资源简单相加,主要是一种理念变革。这种理念要达到以文化人、以体育人的目的,使体育在育人方面的综合功能和价值得到更大的释放,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说。因此,体教融合是指体育和教育在价值、功能和目的上的充分融合,共同作用于青少年的发展。

体教融合,理念先行。全国所有的大中小学都需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体育和教育部伍亩门要在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机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进行联动,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一体化落实。与此同时,还需要确立学校体育的重要地位,体育部门要主动融入学校体育,在提高体育课质量、开展业余训练、举办赛事方面发挥作用。此外,还应积极对接社会、市场,推动更多社会组织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力争使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产生“1+12”的效果。

体教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只要在正确的道路上,我们就不怕走得慢。有时候慢一点,可以更从容一点,以致走得更顺,走得更远。

应该如何做到体教融合?

随着新衫弊冠肺炎疫情的爆发,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再次凸显。全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上半年,当地大部分中小学陆续复课,校园体育与体育的融合成为热门词汇。人民日报也连续大篇幅报道。现在9月份全国正常开学,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再次成为焦点。体育与教育的融合意味着体育要融入教育。体育与教育融合的核心是什么?让我们听一听社会体育文化学者金山和Xi体育学院教授罗普林的观点。

体教结合可以说是一个新词,是由以前的体教结合转化而来的。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这是体育融入教育。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似乎整个社会对这个概念的理解都是错误的,认为体育和教育是两个范畴,所谓融合就是体育和教育部门的协调。然而,许多学术文章也说,体育与教育一体化的根本意义在于,改变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封闭状态是渣陆对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根本改革。

甚至有文章认为,“体教结合”是我国体育教育界在深化“体教结合”工作中提出的全新概念,是我国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全新理论和实践创新。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这个提法的变化体现了观念的更新。我们来看看“运动”这个词的来源。英语叫体育,字面意思是“体育活动教育”,指的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专门领域。

体育一词传入中国时,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是一种教育过程,与体育的国际范畴是一致的。只是后来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体育的内涵扩大了,分为广义和狭义。前者指的是运动和运动,后者指的是体育作为运动的初心。现在,针对校园体育与教育的融合,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体育,而不是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所以这是教或梁族育的一部分。然而,今天的教育相当于削弱甚至忽视了我们自己的体育内容,迫切需要加强和恢复。

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本人认为,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应该一分为三:

(洞做1)体育教学——传播体育文化,亦即本人提出的体育教学“桥梁论”。该理论认为:体育教学是联通学生与体育的桥梁和通道,体育教学无法直接实现学生的健康,应该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接触、认知、喜爱、接受体育,以求发挥体育的功能(包括其中之一的健康功能)来塑造和完善学生的身心纳粗衡。

(2)课外体育活动——健康。

(3)课外体育训练——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

现行的学校体育的只有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本人认为太过笼统和武断,学校体育三个方面的组织方式、时间凳森安排、意义、功能等相差甚远,以一个指导思想概而括之不太合适。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须把什么作为指导思想

一、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必要性

1.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认识

“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和不虑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的明确而全面的定义。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一决定明确提出了体育与健康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精神制订的。《标准》的性质、基本理念、目标、内容标准的评价等,体现了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及对体育与健康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学只有更好地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地体现《标准》的性质,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课程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形成体育与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实现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健康目标。

2.健康生活新观念

健康三维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或健康五要素:身体健康、情绪健康、精神健康、智力健康、社交健康,都是我们所说的身心健康。人的身心是一个统一体,身体健康了,心理才会健康;反之,心理健康了,身体也才会健康。也就是说,人的身体影响着心理健康,人的心理也影响着身体健康。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并将日益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身心才能健康和谐的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应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健康第一”体育与健康教学基本理念

1.健身性。健身性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和本质特征,也是学校体育教学主要目标之一。体育教学必须以使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运动是健身的一种手段,而且并非所有运动都能作为健身手段,那些竞技运动多数不能作为健身手段,用作健身手段的是那些简易的身体运动。运动健身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生理负荷(强度、频率、时间)。新课标下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目标、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根本目标不是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运动员,而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伏历凯化建设的健康人才。所以,淡化竞技教学,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运动基本技能技术,是学生以后健康生活的前提条件。

2.兴趣性。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这一理念说明了无论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某种意义上讲,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比关注学生的技能掌握更重要。

3.教育性。教育性是体育教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手段,使自然的人变为社会的人,使个体社会化。人要自下而上要发展,一是要学习掌握生活技能;二要遵守社会群体的行为道德规范。这就需要各种方式来培养,而教育则是所有方式中最有效的方式。在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学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在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方面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手段所无法替缺唤代的。体育教学对促使身体、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培养群体意识、教导社会规范、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4.主体性。学校是为学生开的,如果没有了学生,教师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以学生为发展中心,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学生体烂察育学习能力才能提高。为此,我们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降低适应和服务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培养。主动模仿、主动学习将成为学生未来体育学习的重要方式。

5.娱乐性。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生活方式的改变,客观上为人们休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可能。娱乐性也是现代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有人说音乐的魅力在于它的旋律,舞蹈的魅力在于它的节奏,体育的魅力在于它的娱乐。我们的一些学生不太喜欢体育,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娱乐性。体育教学要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轻松愉快,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就得增加体育教学的娱乐性活动。

6.人文性。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教会学生做人,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学校体育作为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在修身养性、育德教化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在现代人文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提高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使学校体育从单纯健身和单纯的传授技术中解放出来,极大地体现人文性。

三、“健康第一”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基本任务

新课程改革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任务在于注重体能的增强以及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更加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强调正确的体育态度和人生态度。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选取与体育有密切关系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构建新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学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1.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体育教学是在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增强体质,发展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也是《国务院关于基础课程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应联结起来,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观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终身体育意识,包括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健美、体育欣赏及体育评价等多种要素,发展体育能力,是现代人提高生活质量,追求健康,愉快生活的需要。因此体育与健康教学应充分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加强学生自我科学锻炼,注重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体育能力的培养,激发体育运动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树立终身体育观。

2.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我们的教育,包括体育教学,以往树立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很少考虑学生情感和体验,过多的是教师的表演。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要求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人为本,以学生为发展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创造是社会的动力,没有创造,人类只能停止在一个水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更新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设计教案时要从有得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角度考虑,挖掘教材中创造因素,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教学中提问和求新,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激烈的竞争性是现代体育最显著的特点。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紧张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潜力。这将对学生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思维形式,获得不畏强手、敢于进取、敢于竞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在现代社会中,人的适应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因为适应能力高低对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丝毫不亚于身体健康状况和知识掌握状况的影响。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模式下对学生的关注基本上都集中在学生运动能力上,很少有人注意到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之后有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体育课程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在通常情况下是被漠视的。“健康第一”思想体系指导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更能体现在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增强学生调控自我行为和态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4.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也有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体育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体育培养人格。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种种差异,为学生规划学习进程,以得于所有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体验,营造有效的学习环境,让所有的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交际动机是个体社会化的需要,人际交往是一种能力,未来社会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协调配合。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社会互动的领域,可以促使人际交往,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人事关系的和谐。培养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形成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具有关注个人、群体和社区健康意识与能力培养,也是我们体育教学主要任务之一。

5.运用体育与健康资源,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体育与健康资源是指能够用于个人、社区体育与健康服务的一切知识、信息和资源。前者主要以文字、音像或其他开花保存在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和其他媒体上,同时也通过体育教师、体育与健康指导员予以保存和传播;后者主要是指各种用于体育与健康活动的场地、设施和器材。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帮助学生学会获取体育与健康资源的途径和方法,加强体育保健,自我评价,医务监督以及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四、“健康第一”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

1.更新教学观念。

千百年来,人们对教师的解释:“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人,教育即教师活动的本质就是传道授业、传授知识。在新课改中这种教育观念发生转变,由于教育目标的变化,师生关系、评价体系等也必然发生变化: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从过去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主动参与课程设计的决策者。

——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认识上,从惟一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表现,变成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上,从等同于一个从事运动技术教学的教练员,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在教学方法上,从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强调“教”转为强调“学”,“教”的目的是为了最终“不教”或少教,是为了学生能自主学习。

——在师生关系上,从决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的方案,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朋友。

——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从主要关注学习的差距和不足,转变为努力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成绩和长处。

2.体育教学的转变。

教育观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学方式的最大改变,将是更加注重情景创设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体育教学的重点将从过于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和机械训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竞技运动为中心”、“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中心”教学方式,改变为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索。体育教师将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和体验,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认知、行为的有机联系,注重体育对人格培养的特殊价值,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态度、良好的情绪、自主学习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3.体育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学大纲和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专家、学者乃至于家长共同构建课程的设计者;也不再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而是一个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素质、知道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知识的传授者,体能、体育技能的训练者,更是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引导者、执行者,也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创造者。

4.更新知识,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伦理;建立在理论、经验或规范基础上的体育专业体系;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专业技能;教育的专业性评价;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现代体育教师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地更新知识、总结经验、探索创新,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技术,才能提高体育教学能力,才能促进体育教学的建设与发展。

5.多元化的文化素质。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众多学科交叉。作为现代体育教师除了掌握体育本身的基础知识外,还应加强文学、艺术、历史、科技、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提高自身体育文化修养。以便在体育教学中能做到语言丰富,讲解生动形象,富有幽默感和号召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加强教学科研,提高科研能力。

体育教学要求我们体育教师要积极地参与教学科研,较好地掌握科研的方法。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不断进取,善于用科学的思维去总结经验教训,掌握现代体育教学理论。遵循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和教学原则,尊重学生的学习情感与体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

五、结论与建议

更新教育知识,转变教学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应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体育与健康相结合的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为发展中心,尊重学生情感和体验,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是现代学校体育教学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 评论列表:
  •  语酌酌锦
     发布于 2023-04-14 04:47:52  回复该评论
  • 所无法替缺唤代的。体育教学对促使身体、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培养群体意识、教导社会规范、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4.主体性。学校是为学生开的,如果没有了学生,教师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体育与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