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田忌赛马的启示
导语:《田忌赛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揭示如何善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的事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田忌赛马的启示,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田忌赛马的启示 篇1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五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这就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的《田忌赛马》故事,也是一篇小学课文,讲的是在一场赛马娱乐中,运用创新思维,将原本是上对上、中对中、下对下肯定不能赢的局面,被孙膑改成了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后却赢了,它告诉人们要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去对付对手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取胜利。
这本来是一个正面的励志故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居然成了我们国人善于权谋、不遵守规则的传统证据,受到了过多的批评和责难,不可思议!
(一)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齐国田氏是在魏文侯的帮助下取代吕氏成为了诸侯,公元前370年,韩赵联军破魏,即将亡国的魏国,因为韩赵两国在魏国后续管理问题上的分歧,获得了再生之机。魏国第三任国君魏惠王在庞涓大将军的辅佐下,逐渐的又强盛了起来。
公元前355年,在墨子的举荐下(史书记载到里时,出现了不同,有说是墨子将孙膑推荐给了齐威王,有说是墨子将孙膑推荐给了魏惠王,这都说明孙膑是出山是被推荐出来的,不是自己应聘的),孙伯灵(齐国人,孙膑的原名)来到了魏国。此时的秦国,在商鞅的主持下,准备开始变法。
有本事的人,总会想方设法的要出人头地,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是机会,是找到识货的主子,至于手段吗,可以有很多种。如:靠祖上荫功的,投亲靠友的,毛遂自荐的,金钱开路的,甚至于还有杀妻求将的,杀子献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方式,不胜枚举。鬼谷子老先生的学生们确实厉害,除过孙膑是投亲靠友,其他人几乎都是毛遂自荐获得了重用。正是因为被人举荐,快速提升的孙膑因年轻不经事,识人不清祸上身,结果摊上了一个小肚鸡肠的兄弟,因遭妒忌,没有谋成富贵,差点丢掉性命,还因受膑刑获名孙膑。被整得实在没有办法了他,只能揣着明白装糊涂,装疯卖傻骗伙计,忍辱含羞的硬扛下来,九死一生的逃到了齐国,被大将军田忌收为门客。
当时齐国,国内政权稳定,君臣关系比较融洽,田忌既是齐国的大将军,更是齐国田氏宗族,没有出现君弱臣强的问题,全民体育娱乐活动搞的特别好,最著名、最盛大、最有影响的体育盛事就是赛马,看着屡赛屡败的伯乐田忌,孙膑给田忌出了一个“调换赛马出场顺序、以总分优势获取胜利”的主意,田忌意外获胜,威王有了疑惑,孙膑被召见,随后被王奉之为师,故事圆满结束。
(二)这场比赛中间,有一些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信息。
一是,赛马比赛是齐国王室贵族之间开展的一项性经常性的娱乐活动,不只是田忌自己和齐威王两个在赛马,肯定还会有其他的王公贵族参与进来,自然会有一些约定成俗的规则,只有大家都在这个规则之下活动,才能保证这项活动有效的开展下去,才会让人有兴趣。
二是,在比赛中在背后耍赖或者搞那种偷偷摸摸的行为,偶尔为之,还说得过去,如果被公之于众,对于名声的影响肯定很大。这种情况,如果放在咱们这些小老百姓打个扑克牌这种小娱乐中,都会被人看不起,更何况轰动齐国的比赛盛事?
三是,作为大将军的田忌,也是经常在输,历史中也没有他曾经搞过指鹿为马类欺主事件的记载,君臣之间就是赌着玩,图的是高兴。
四是,田忌既然能够答应孙膑的提议,那就说明规则是允许的,或者是当时的规则还不约束到这类问题,最多只能说是制度有漏洞。
五是,说是强马对强马,弱马对弱马,但到底哪些马是强马,哪些马是弱马,故事中没有给出标准,问题出现了,这就是所谓参赛马匹的定级问题,是按体重、马龄、负重、品种、体高、长相定级呢,还是好坏由自己定?在那个时候,弄到一匹马,品评定级是靠人为的感觉,那有今天赛马比赛中的那些条条框框。所以,马级是由自己定的,自己认为好就好,自己认为不好就不好,与别人无关,更与兴奋剂等补充规则无关。你出三匹,我出三匹,连赛三场,胜出场数多的获胜,这才是比赛的终极规则。
六是,孙膑是在透彻的分析了规则之后,通过对战术的.灵活运用,才反败为胜的,这种例子在今天的世界性体育盛事中也经常被应用和宣扬,并把它说成是对教练战术的贯彻执行,从这就能说明该方法本身并不违规。
七是,春秋时期的贵族身上可能还有很多的贵族精神,即使就是那个让后世嗤笑的宋襄公,他的贵族精神也不是一般的高贵,肯定不像我们今天看到了那些富人那样,这个故事之所以能够被记载并流传下来,更多的是因为他正面的教育启发意义,因为那时的人们之间还可能是讲诚信的,还受着道德的约束,做事还是有底线的,只是越往后,国人越来越奸诈了,开始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
(三)田忌最后的结局,说明他根本没有破坏规则。
很多人总是纠结与田忌是否破坏规则的原因,多在故事描述之中找答案,扣字眼。如果从田忌在齐国的一系列表现和最后的结局来看,我认为,田忌肯定是没有破坏比赛规则。理由如下:
一是,从齐威王来讲,虽然相对于那些想称霸的君王来说,可能稍微差了一些,但他也给我们也留下了不少故事,尤其是语文教材里出现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齐王就是他,他至少不是昏君,只是开始时太贪玩,也能及时改正。他没有因玩误国,反而在玩中发现和重用了不少的人才,通过“脱口秀说笑话”发现了淳于髡,通过“鼓瑟弹琴”得到了邹忌,通过“赛马”发现了孙膑……齐威王在位36年,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齐国在他执政期间,国力还是得到了发展的,他算得上是一个守成之君。史称:“威王始以齐强天下”、“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
二是,从孙膑来讲,他在齐国的华丽现身,是在落难之后发生的,初次就给人主出让大王出丑的骚主意,恐怕不符合常理。输了比赛的齐威王也没有生气,只是因为好奇才询问了田忌原因,在知道了孙膑的战术后,不仅没有怪罪,反而重用了他,这或许也可以从侧面证明,孙膑没有破坏规则,而是有创新的坚持了规则,赢得光明正大,羸得让人心服口服,至少是让输家齐威王心服口服。
三是,从田忌来讲,他羸老大齐威王,如果关系到国家体面的问题,如果背后有深层次的含义,那就是辱君,估计他不敢胡来,代价太大。我们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方面,在美国人们可以拿特朗普的裸体雕像在街上恶搞,在中国那可是最大的忌讳,后果真的会很严重。不信的话,你试着到自己领导前面去抢个风头试试,亲身体验一下后果?当一堆人围在威王跟前嘀咕时,语言的杀伤力再一次暴露出来了,传播出来的信息决定了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在于那些有心计的人的设计。受到了陷害的田忌,他所有的战功都被忽视了,有关的事实都被歪曲了,曾经的功绩顷刻间变成了坏事,再好的关系也被离间了。有个性且忠勇的他,在亡命楚国之后,在宣王时又重新安然的回到了齐国为相,或许能够再说明些什么?
四是,从邹忌等人来讲,他的陷害反而更加能够说明田忌一直都没有欺主。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睦,互相猜忌。公孙闬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假如不死在战场,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商量对策。公孙闬就派人带着十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引起了齐威王对田忌的猜疑。威王认为田忌谋反,遣使召率兵在外的田忌回临淄。孙膑当时也在田忌军中,他认为田忌回临淄必死无疑,劝田忌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攻打临淄,或许能够死中求生、败中求胜。田忌依孙膑之言,率兵攻打临淄。邹忌早有准备,田忌攻城不胜,弃军逃亡楚国,孙膑也不知去向。这也是当时齐国最严重的一次将相失和事件。
我们还是不要轻易地用今天的一些观点来随意的解读和谩骂历史人物了,也不要用有色眼镜来看周围的人和事了,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当时所处的环境,不知道他们曾经需要面对的困难。世界本没有那么黑暗,会不会是我们自己的心变脏啦?心中常有一朵莲花,俗念必会敬而远之。
田忌赛马的启示 篇2
《田忌赛马》是我们小学的时候就读到的一篇著名的文章,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这个故事还要从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被同门师兄弟庞涓陷害,受了酷刑成为了残疾人,但是他没有气馁,立志要报仇。
他听说齐国的齐威王礼贤下士、善于纳谏,于是就偷偷说服齐国的使者,带他去齐国。当时齐威王有个宠信的将军叫田忌,很喜欢和齐威王赛马,可是他的马比不上国王的马,所以每次都输了,非常沮丧。
孙膑看到后觉得这是个推荐自己的机会,于是他找到田忌,让他用千金为赌博跟齐威王赛马,保证能赢,田忌生气地说,你也要挖苦我吗,孙膑说我怎么敢戏弄将军呢,我看到将军的马比大王的马的资质其实差不多,但是您每次都是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这样下去当然都是输啊。为什么不用您的上等马对大王的中等马、用您的中等马对大王的下等马,然后用您的下等马对大王的上等马,这样虽然输了一局,但是比赛是三局两胜的,最后您肯定能赢啊。
田忌有些迟疑,不过既然已经输了那么多次了,不妨听孙膑的试一试,即便是又输了也没什么丢人的,于是就采用的孙膑的计谋,果然最后赢了两场比赛,赢了齐威王的很多黄金。田忌很是得意,他觉得孙膑虽然是个残疾人,但是的确是个人才,于是就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也是求贤若渴,很快就任命孙膑为军师,孙膑的军师才能得到了施展。
田忌赛马的启示
田忌赛马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是中国人熟知的智慧故事之一。田忌赛马的故事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我们看到孙膑其实并没有更换田忌的马,还是原来的马,只不过是比赛的时候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能赢得比赛。
因为他知道田忌的马跟齐威王的马是差一些,但是差别不太大,所以他就利用马的比较优势,改变原来的比赛方式,用田忌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田忌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最后再用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这样虽然输了一局,但是因为比赛是三局两胜,田忌最终赢得了比赛。
这说明事物的优劣是相对的,在相差不太大的情况下,只要用自己的优势对对方的劣势,那么即使在不如对方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取得胜利。孙膑之所以有这个计谋,就是因为他事先把齐威王和田忌的马以及比赛规则了解的很清楚,知道齐威王的马与田忌的马的优点和缺点在哪里,并且合理利用比赛规则,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才敢让田忌与齐威王用千金做赌博,并且最后赢得了比赛。
还有一个启示就是要知人善任,如果田忌因为孙膑是个残疾人,以貌取人,那么就算孙膑有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出来,也就没有田忌赛马的故事了;还有就是在孙膑来齐国之前,田忌的马从来没有取胜过,田忌以为是自己的马不行,准备要换掉它们,但是孙膑发现其实这些马的能力并不差,只有合理的利用一样可以取得胜利,这些马也算找到自己的伯乐了。
田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田忌是战国初期齐国的大将,是当时齐国最著名的良将,名震各国。他作战勇敢,很有军事才能,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后世把他和白起、乐毅、赵括等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相提并论,认为他是中兴齐国的关键人物,可惜这么一个忠臣良将最后的结局却是非常悲催的,可难道就是强势英雄的宿命吗?
田忌不仅在军事上才华出众,打过很多胜仗,同时也是一个知人善任,善于发现人才,推举人才的伯乐。他在赛马的过程中发现了孙膑这个军师。原来孙膑在魏国受到庞涓的陷害,已经是个残废的人了,他带着半条命来到齐国,也是想碰碰运气,就是想活命。他原先只是一个不知名的门客,因为身体残疾不受重视,直到有一次因为向田忌献计,帮助田忌赢了赛马比赛,受到田忌的赏识,孙膑才在齐国受到重用。
此后,田忌与孙膑配合默契,先后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打败了魏国,魏国国力大损,齐国趁机取得了东方霸主的地位。孙膑预料到田忌因为功高盖主,难免会受到小人的猜忌,担心他会受到陷害。可是田忌虽然是军事上的良将,但是政治上却不够成熟,他不会使用计谋,更没想到别人会用阴谋诡计害他,果然被孙膑预料到,田忌在回国后不久就遭到国相邹忌的反间计的陷害,被迫逃到楚国。最后齐宣王即位,认识到田忌是被陷害的,将他接回了齐国,并且给他官复原职。
为什么中国的其他运动项目那么强,到了男足这里就不行呢?
中国人和外国人的身体素质有很多不同。别的不说了,就是即使现在中国的田径和游泳都发展得很好,但是和外国人还是有差距的。中国的其他运动都很强,这是因为不需要太多的文化基础、制度基础、其他球或者其他不消耗体力、不涉及大量体力的运动都不差。
中国之所以在其他项目上强大,是依靠举国体制牺牲大量底层运动员,选拔少数精英,然后利用国家资源堆砌最佳条件,用田忌赛马体制获得大量金牌。其实是虚假的繁荣,对金牌的扭曲看法,完全不是中国体育的本来面貌。而国足和男篮基本上反映了中国体育发展的真实水平。男足现在不行的原因有很多。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改革,从青少年提高男子足球的整体水平。
也就是说,中国人作为一个整体是达不到这种人才选拔水平的。很多人很容易找到随时可以做的地方,找到在这个领域有天赋、努力的人才。但是,如果你找到一个能适应体能训练,能很好全方位进入体制和体系的地方,甚至还要面对伤病,面对很多需要信任的足球文化,那就没有了。人们在许多场合都这样做。我们每天都在考试。找个地方打羽毛球是合适的。可以随意发挥,不需要任何场地环境和正规训练就可以普及,但是你没有时间普及足球,没有地方,也没有办法引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最重要的是中国很多时候不愿意出门,你可以关门,因为那都是小球,不需要学别人的东西。你可以通过自己的摸索,每天训练,不会有问题。如果你每天练习举重练铁,你肯定能做到。足球不是。想想自己的战术和训练方法是没有用的。而制度,包括国内的社会思想、教育思想和人才思想都是问题。
中国古代什么体育运动最出名?
蹴鞠算是最古老的运动之一。战国时,齐国的国君喜欢赛马,齐国的贵族还喜欢蹴鞠等运动项目。战国著名人物苏秦在说到齐国的运动项目时,提到过蹴鞠这项运动(见《战国策》)。
据说,是黄帝发明的蹴鞠。汉朝时已有《蹴鞠经》(见《汉书/艺文志》),是对蹴鞠踢法规则的总结。扬雄在《方言》中说古代的球是用皮革打磨后做成。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皮子做外壳,里面填兽毛。还有记载说,两人对踢叫“白打”,三人角踢叫“官场”。
赛马也是一项十分古老的运动,从马被人类征服之后这项运动风靡至今。要说起中国古代的赛马比赛,“田忌赛马”便是最经典的了。
投壶运动开展很早,大约在春秋之前就有了。儒家著作《礼记》中就有记载。参加投壶的运动员多为头面人物,也就是那个时代的诸侯或者士大夫,即上流社会的男人。
一般是在宴请宾客的时候,主人命人捧出箭壶,自己手拿箭矢,说:我有这样的运动器械,请诸位来竞赛;宾客要谦虚的推辞,数次之后方可进入比赛。
比赛开始,不但要有比赛用的箭和壶,还要有其它的辅助用具和繁多的礼节,有十多个人为比赛服务,是一种非常讲排场的运动。其实,规则很简单,就是退到离箭壶数步远的地方,手起一投,将一支箭抛投在壶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