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四川理塘开设了马术体育课,你还知道哪些有民族特色的课程?
- 2、布依族的体育活动有哪些?
- 3、民族体育运动有哪些?
- 4、民族体育项目
- 5、民族传统运动有哪些呢?
- 6、四川省射击运动后备人才训练现状如何?
四川理塘开设了马术体育课,你还知道哪些有民族特色的课程?
对于这件事儿,其实我感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特殊之处,这是好的一面,我们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囊括了各种民族,我们还要让每个民族的特色发扬生长,这是很重要的事。
为什么呢?因为不管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武器与人口,而是文化底蕴,就是这些被人们千百年来一直传承的东西,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格,这是需要传承,需要疯狂生长的一面。
一,马术课。
现在看来,这是一种体育精神,但是于以前来讲,这就是一种生活,而且现在高原生活亦是如此,大部分的交通都是靠马来进行的,因为家家户户离的远,而且如果把公路铺到家门口不仅仅破坏生态,而且高原人口基数不大,完全多此一举,所以这就是马术的重要性,高原上的孩子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就像现在的我们必须要有驾驶证一样。
当然了,骑马比于开车,更有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感觉,而开车就是躲在小盒子里,刚买车时觉得新奇,到后来就觉得腻了。
二,蒙古摔跤
我觉得民族特色里,蒙古跤也值得说一下,就是那种穿着宽松的马裤,把裤腿塞到马靴里的装扮,然后左右重心摇晃,从左脚换到右脚,从右脚换到左脚,前期更像是种舞蹈,像某种神秘的仪式,慢慢的两个勇士相遇,相互牵制住对方的大臂,各自拿出各自的本领,赢了的算是真男人,而输了的也不会被人否定。
相传以前的成吉思汗选将士的时候就是通过这种摔跤方式,不管你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还是上到一人之下的将军,必须摔跤摔的好,那才可以胜任更大的职位,真的很让人向往。
布依族的体育活动有哪些?
布依族民间传统体育丰富多采,据粗略统计,大约有40多个项目。主要流传在贵州布依族聚居区及云南、四川部分布依族地区,而且都比较盛行。这些体育项目源远流长,起源最早的已有2000多年,最近的也有100来年了。
布依族
的传统体育,究其来源,与本民族的生产劳动、社会斗争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富有民族特色。斗牛、扭扁担、纺花赛、织布技巧、拍线球等项目,来源于农
业生产中的耕织劳动;登山、爬山寻踪、骞马、射驽、射箭等项目,来源于狩猎活动;游泳、划龙舟、划竹排、划三板船、打水枪、水上飘石、游水追鸭等项目,来
源于渔业劳动;打石仗、抱花腰(摔跤)、武术、铁链器械、投标杆等项目,来源于古代布依族先民为保卫自己的安全和劳动果实而进行的农民起义、抗暴斗争等活
动;丢花包、扔绣球、踢花毽、打陀螺、荡秋千、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跳独脚等项目,来源于男女社交、婚丧礼仪、节日喜庆等民族风情的娱乐活动。
从活动形式看,布依族传统体育可以分为竞技型、表演型和竞技兼表演三种类型。竞技型
多在有组织的各种比赛场合中进行,如抢花炮、扳手劲、抱花腰、赛龙舟、划竹排、斗牛、赛马、登山、射弩、射箭等项目,是根据技术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力气
的大小、准确的程度等来分胜负和名次,发给一定的奖品。表演型如耍龙灯、舞狮子、打秋千、踩高跷、跳独脚、武术表演等,多在各种节日娱乐活动中进行表演,
不一定分胜负和名次。有些项目是竞技和表演兼而有之,如丢花包、打陀螺、踢毽子、水上飘石、织布技巧等,既可作娱乐表演,也可作竞技表演。各种类型的体育
活动,大都在农闲季节及节日喜庆期间进行,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民族体育运动有哪些?
一、赛马。是许多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多有开展,尤其在内蒙古深受人们喜爱。蒙古族自古就被称为“马背民族”,他们传统项目有速度赛马、走马、马上技巧等。
二、搏克。搏克是具有千年历史的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民间基础深厚,与赛马、射箭一同被称为蒙古族“男儿三艺”。现代已有女子项目。搏克的典型特点是不分级别,一跤定胜负,只要一方膝部以上触地即结束比赛,比赛时身着“卓德格”等民族传统服装。
三、射箭。许多民族都喜爱射箭运动,蒙古民族更是男女老少人人喜爱,涌现出不少优秀射箭运动员。比赛时射手身穿民族服装,弯弓射箭;观众随着比赛的进程,时而凝神屏气,时而欢呼雀跃。蒙古族传统射箭分为静射和骑射两种,使用弓箭渐从竹木弓、钢弓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弓箭,
四、蒙古象棋比赛。蒙古象棋蒙语称“喜塔尔”,棋具和规则与国际象棋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在棋子形貌和称谓上,又具有民族特点,如称“王”为“诺颜”(王爷),无“象”而有“骆驼”;着法中也有一些与国际象棋不相同的地方。
五、布鲁。布鲁是源于狩猎的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所用器材“布鲁”,长约50厘米,宽约6厘米,厚1.5厘米,重约375克,头部弯曲。布鲁比赛分为投准和掷远两项。
六、抢枢。也称“枢体能”,鄂温克族传统体育项目。“枢”即木轮车轱辘的销子。比赛时双方各上场7人。
七、波列。也称“波依阔”,达斡尔语,汉意为曲棍球。达斡尔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曲棍球运动相似。
八、毽球比赛。毽球由民间的踢毽子发展而来,全国各地开展广泛,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所用毽球由毽毛、毽垫等构成,毽毛为四支自色或彩色鹅翎成十字形插在毽垫内,球高13—15厘米,毽垫直径3.80—4厘米,重量为13—15克。比赛时双方各上场三人。
九、秋千比赛。是在朝鲜族秋千活动的基础上规范、提高后形成的一个项目。分为高度比赛和触铃比赛,每一项又分单人和双人两项。朝鲜族妇女在秋千比赛中身穿鲜艳的民族服装,英姿飒爽,胆气过人,充分展现了朝鲜族人民勇敢、乐观的民族性格。
十、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由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格斗技术,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形成套路和对抗两种比赛方式,主要有刀术、棍术、鞭术、拳术、剑术等。
十一、中国式摔跤。是中国民族形式的摔跤运动,千百年来一直是我国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健身活动和锻炼方法。运动员身着棉布织成的褡裢,以舳J对方为胜,比赛激烈,对抗性强。常用技术之一为抱腿。
十二、射弩。射弩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云南、广西、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比较普遍。它是用弓弩依靠机械力量来发射箭矢的一种运动。有立姿、跪姿两种。
十三、寸甲加一一藏族传统体育项目。两人将一条长约4米的长绳或布带套在脖子上,互相背对,使绳或布带由腹部穿过,手脚并用向前爬,以将绳子中间的标志拉过河界为胜。
民族体育项目
1、射箭
射箭,即箭术(Archery),是指借助弓的弹力将箭射出,在一定的距离内比赛精准度的体育运动,别称射箭运动。远在1万年前的中石器时代,人类就发明了弓箭来狩猎捕鱼,之后弓箭又是用于战争的武器之一,现射箭作为人们喜欢的体育运动而存在下来。
2、龙舟
赛龙舟发源于中国,在东亚、东南亚地区是盛行的民间活动。龙舟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赛龙舟最早兴起于汉代。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悠久历史文化继承性和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3、舞龙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舞狮有南北之分,南方以广东的舞狮表演最为有名。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
4、武术
术,拥有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实力。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生存技能,中国传统武术伴随着中国历史与文明发展,走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历程,成为维系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魂、和承载中华儿女基因构成的魄,止戈为武。武,是拥有维护自身安全和权益的实力。
5、赛马
历史最悠久的运动之一。自古至今形式变化甚多,但基本原则都是竞赛速度。但是类似现代赛马这样吸引观众参与其中的赛马活动,却始见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罗马帝国全盛时代有驾车赛马、骑马竞赛以及所谓罗马式赛马(骑手跨立两马背上)。
民族传统运动有哪些呢?
民族传统运动是人类体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明的体现,也是一种具有传统颜色的文明。它不仅是人类体育文明的组成部分,也是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般包括赛马、射箭和划龙舟等等。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民族传统。
赛马
是最古老的运动之一,方式自古以来改变很大,但基本原则是竞赛速度。赛马是世界主流赛事之一,这种类型的赛事会呈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开展赛马的国家。一般,赛事的间隔是1000米到2400米,但也会有更长或更短的赛事。
射箭,
是指凭借弓的弹性射出箭,在必定间隔内进行精度比拼的运动,也称射箭运动。射箭前史悠久,最初用于打猎和战争。
赛龙舟
是我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风俗活动之一。它在我国南方普遍存在,在北方江河湖海邻近的城市也有,多以划干龙舟、舞龙舟的方式呈现。
蹴鞠,
当年的《一脚定江山》让蹴鞠这项传统运动为我们所熟知,蹴鞠,“蹴”有用脚蹴、蹋、踢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蹴鞠即是民间的文娱游戏,又是兵家的练兵之法。的意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蹴鞠即是民间的文娱游戏,又是兵家的练兵之法。
马球
是一项把骑术、高尔夫、足球结合起来的混合型运动。马球是一项极端注重团队配合和个人技术的运动,最高境地便是人、马、杆合而为一!以致于唐玄宗专门颁诏,将马球作为戎行练习的课目之一。
四川省射击运动后备人才训练现状如何?
后备人才是国家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的基础, 是竞技体育项目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只有客观、准确认识竞技体育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所存在的不足, 该项目才有发展的后劲。射击运动是四川省的传统优势体育项目之一, 培养了张山、曹逸飞、刘天佑、兰兴、浦琪峰和喻丹等国际健将, 他们为促进四川省竞技体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 在四川射击运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 为了更好保持四川射击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射击后备人才的研究尤为重要。
一,年龄结构和训练年限现状
目前在训的射击运动员里, 年龄最小的为12岁, 最大的为20岁, 基本处于从12岁到17岁递增状态, 到18岁开始减少。从年龄结构可以反映出, 四川省射击项目后备人才运动员的训练年龄适中, 塑造性强, 运动成绩可提高空间足, 这样的优势为四川省射击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运动员当中训练年限最短的是1年, 最长的是8年, 在接受调查的队员当中, 训练年限1-2年的队员占总数的25.2%;3-4年的运动员最多, 占总数的59.4%;5-6年和7-8年的运动员相对较少, 均占总数的7.7%。
二, 训练时间现状
运动技能的掌握需要充足的训练时间来沉淀, 射击运动是一项由技能主导的表现准确性运动项目, 若将运动技术达到熟练再到自动化水平就一定要有充足的运动训练时间来作为有效的保证条件。根据调查, 可知四川省陆上运动学校强度大时会有夜训, 集训运动员训练调整一般为一天两练, 分为上午训练和下午训练, 而在有赛事时, 又会根据教练安排相应增减训练。成都市运动员训练安排, 与是否住校有关, 走训运动员一般是下午课后16:30—18:00, 训练时间1天为1.5h, 住校运动员一般是下午课后16:30—18:00, 晚饭后19:00—20:30, 训练时间为1天3h。
三,损伤情况现状
腰部绝对是射击运动员最容易受到运动损伤的部位, 高达总数的56.9%, 出现这一情况是由于射击立姿训练时时间长、练习次数多, 特别是在省集训队队员中较容易引起腰肌劳损或姿势性脊柱受伤。与王娴等调查出射击运动员腰部损伤居多的结果基本一致。其次手腕和颈椎的损伤分别占8.4%和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