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体育过程的本质与过程控制的方法
体育过程控制的类型:(1)按时间分类,可分为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2)按运动的主客体分类,可分为自我控制,他人控制和社会控制。
体育过程控制的原则:第一,适量运动的原则 ,第二身心协调发展原则 ,第三同化优势原则。
体育过程控制的原则
(1) 多本质论。认为体育是各种身体活动的总和,它有着多种本质。强身健体只是体育本质的一个方面,是体育初级本质的表现;对人的培养教育则是体育本质的进一步表现;促进人本质力量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由才是体育的最本质特征。
(2) 单本质论。和多本质相反,单本质论认为体育的本质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强体质。体育就是增强体质的教育。给体育戴上多本质的帽子,实际上成了什么都不是本质,也就是对体育本质的否定。象“人的解放”、“人的自由”等都不是体育的本质。
3) 社会文化。认为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任何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致使身心协调、健康发展的含有竞技性、娱乐性、教育性的社会文化活动都是体育的本质范畴。
(4) 身体活动论。认为体育的根本属性就是身体活动,因此,体育的本质也理所当然就是以身体活动为形式和手段的教育。
体育过程控制是指体育教学控制 过程的运行程序,它是 以体育教学目标为中心的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
体育锻炼时如何控制运动量 体育锻炼控制运动量的方法介绍
1、测运动时脉搏:在体育锻炼时或体育锻炼后即刻,立即测10秒钟的心率和脉搏,就一般体育锻炼者来说,运动后即刻的心率最好不要超过25次/10秒。脉搏次数过快,主要是发展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这对一些专项运动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对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意义不大,而且运动量过大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事故。即使是特殊需要,体育锻炼者运动时的心率也不要超过30次/10秒。
2、根据年龄控制运动量:年龄与体育锻炼中的运动量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年龄增加,人体的运动能力逐渐下降,体育活动量也应随着减小,现在,体育活动中经常用180-年龄的值作为体育锻炼者的最高心率数,即30岁的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其心率数不要超过150次/分,而70岁的人参加体育锻炼时的最高心率不要超过110次/分,这一公式已广泛应用到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锻炼之中。
3、根据第二天晨脉调节运动量:晨脉是指每天早晨清醒后(不起床)的脉搏数,一般无特殊情况,每个人的晨脉是相对稳定的。如果体育锻炼后,第二天晨脉不变,说明身体状况良好或运动量适应;如果体育锻炼后,第二天的晨脉较以前增加5次/分以上,说明前一天的活动量偏大,应适当调整运动量;如果长期晨脉增加,则表示近期运动量过大,应该减少运动量,或暂时停止体育锻炼,待晨脉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时如何控制运动量?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现在体育锻炼越来越重要,但体育锻炼不可能是合理的。 合理控制运动量是影响运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动过少或过多都是不可接受的。 所有爱好者都应该学会控制运动量。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体育锻炼时如何控制运动量。
如何操作?
01在运动中检查自己的脉搏,在运动中或运动后立即检查自己的脉搏,花十秒钟。 一般体育锻炼者的最佳心率不超过25次/10秒。 不能太快,脉搏太快,主要是为了发展身体的无氧代谢,这对职业运动员来说是可以的,但是对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没有多大意义,过度运动会 增加心脏的负担,可能导致意外发生。 特殊需要体育锻炼的心率不应超过30次/10秒。
02根据你的年龄控制你的运动量。 年龄的增加会降低身体的体能,运动量也应该减少。 在此,运动量公式“180-年龄”的值应该作为体育锻炼者的最高值。 心率。 据说30岁的人的最高心率不应该超过每分钟150次。
03还有第二天的“晨脉”。 “晨脉”是指每天早上醒来(不起床)后的脉搏。 无特殊情况,晨脉相对平稳。 运动后,如果第二天晨脉相同,说明运动量还可以; 体育锻炼后第二天晨脉较前增加5次/分以上,说明前一天运动量过大; 长期晨脉增加,说明近期运动量过大,应减少运动量,或休息一段时间,待晨脉恢复正常后再进行体育锻炼。
04归根结底,是你自己的主观感受。 体育锻炼不是专业的体育比赛。 运动时要放松,要有满足感。 如果运动后有适当的疲劳感,说明运动量适合身体的功能状态; 如果出现上气不接下气、运动时呼吸困难、运动后极度疲劳、甚至讨厌运动,则说明运动量过多,应及时调整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