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知识分享

专注于互联网知识技术分享平台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论述题(试述体育管理体制类型及利弊)

本文导读目录:

请从宏观管理、教学实践、体制机制建设及实施方法等4个角度对学校体育管理进

体育管理学是体育科学的学科之一。运用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组织的协调,以达到预定体育目标的学科。由于管理体系主要由管理者、被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三方面构成,因此其研究对象包括管理者和作为被管理者的人和财、物、时间、信息,以及管理形式和方法等。内容包括: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体育管理的发展历史;体育管理体制;体育管理的职能;体育管理的过程和方法;各类体育的管理形式和方法等。在实际应用中,常采用领域分类法,即学校体育管理、竞技体育管理、大众体育管理等。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调查、实验、比较、分析及个案研究等。

体育管理可以让学习者从商业的角度参与到精彩的体育世界里。可以学习到体育运动本身及其背后的心理学原理以及体育运动如何适应我们的社会。此外还可以获得商业领域的背景知识,可以看出商业和体育是如何互相影响的以及如何把这些影响向好的方面转变。 近几年来我们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今很少有人会说一项体育运动只是一场比赛而已。在一个国家,体育运动确实提供了娱乐和很大的商机,体育经理人对于球员、球迷、教练以及老板的和平共处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体育管理包含了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心理学、法律以及传媒等学科的学习。 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代理商、管理员、广告商以及体育领域中许多其他的职位工作。体育管理的领域很宽泛,你获得的商业和体育知识将使各种运动集中体现在一个舞台上。体育管理学的主要内容有:体育管理的历史发展:体育管理的对象;体育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体育管理的职能;体育管理的一般原则和方法;体育管理的类型,有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管理、社会体育管理、体育科研管理、体育场,馆、器材管理等;体育管理的本质及其理论、实践意义;体育管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等。

温州大学2019年考研初试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

考研大纲是考研学生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它给出了考试的大致范围,便于考生对相关内容进行重点复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温州大学2019年考研初试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以供大家参考。

考试科目:学校体育学 科目代码:906

一、 参考书目(所列参考书目仅供参考,非考试科目指定用书):

《学校体育学》,周登嵩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11月

二、 考试内容范围:

学校体育学: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体育课程;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体育教学评价;.课余体育概述、课余体育锻炼;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法规;体育教师;学校体育环境。

三、 试卷结构及题型比例及分值:(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

选择题:有10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计20分。

名词解释:有4个小题,每个小题5分,共计20分。

简述题:有6个小题,每个小题10分,共计60分。

论述题:有2个小题,每个小题25分,共计50分。

一道学校体育学论述题

“论述20世纪后期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

这就是一个学术论文呢,

可是一个大题目,

展开来可以写十万八万字。

绝非是简单的在百度知道的回复,

就可以为你解答的。

论述题:结合体育课堂学习掌握的专项技能,谈谈你对高校体育的认识与理解,不少于500字。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完成教育的总目标服务的。体育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身体得到锻炼,身体素质得到发展,运动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敢于创新的开拓进取精神,并使其身心得以终身受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国家颁发的《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大纲》为体育课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的选编,教学时数的分配,及增强学生的体质,提供了依据,并发挥了作用。但是,我国目前高校体育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1.体育课时少,教学内容多,重点不突出。高校学制本科多为四年,新生人学年龄多在18左右,正是身体发育和身体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体育课只开设两年,这就违背了青年身体发育阶段的生理特点和增强体质的实际需要。虽然三、四年级可以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进行锻炼,但据调查,课外体育活动也是有名无实,实际参加锻炼的人数很少。从而导致学生在校期间体质与健康的状况的特征是:一年级学生体质逐渐增强;二年级体质状况呈现最好;三年级体质状况有些下降;四年级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明显下降。此外,教学内容多,重点不突出,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无法尽快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2.忽视体育理论教学,缺乏针对性。在体育教学中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大学生正处于生理机能成熟高峰期,他们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由于理论部分比重偏低,大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普遍贫乏,不少学生仅了解一些简单的锻炼形式和方法,在锻炼时盲目性比较大,以至收效甚微或适得其反,长期得不到效果,因而对体育锻炼失去信心。

3.教学组织形式传统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兴趣。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注人式”、“填鸭式”、“教师包打天下”等教学形式还普遍存在于体育教学中。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课堂教学过程呆板,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造成“身顺心违”,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高校体育课改革的几点建议

“高等学校的体育是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它具有与社会生活衔接的特点,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正确体育观的树立和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它对终身体育锻炼将产生极大影响。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看,要完成与终身体育的接轨,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1.延长体育课年限,奠定终身体育基础。体育教学大纲中本科学生开设两年体育课,教学要求强调整体性,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注重纪律性,教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质状况及健康状况较容易控制。高年级学生课余时间比低年级多,但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却很少,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反而下降。因此,为保持体育锻炼的连续性,应建立多种俱乐部,让三、四年级学生参加俱乐部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自觉地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重视体育理论教学,增加理论课时数。高校体育理论课是实践课的前导和补充,集中地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教学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医学论文代写代发对大学生而言,“知”很重要,它是激发行为的动力,是情感和自觉性的重要基础,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更重视“知其所以然”。在增加理论课时数的同时,要注意理论课内容的安排,可以开设具有一定学术水准、针对性和实用性较强的理论课程,如运动保健、运动处方、体育养生、体育疗法等内容。

3.丰富体育课的组织形式,激发学习热情。打乱传统的原行政班教学,男女学生分班教学,按学生的身体状况、自身素质及个人兴趣自由选课。具体方法:一年级开设普选课。以提高身体素质,掌握基本技能为主,并设保健班。二年级重新选课,除普通班外,开设提高班,使学生个人爱好和学习兴趣同步发展,不断深化专项技术及理论知识。三、四年级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及运动技术水平以会员形式加人各俱乐部,定期参加俱乐部的活动并组织比赛,体育教师对俱乐部的活动进行技术指导及监督检查。

三、结束语

“全民健身是在新形势下发展我国社会体育、群众体育的重大举措,高等学校要向国家和社会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类专门人才。”为此,我们要积极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不断的增强体质,顺利完成学业,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自觉接受健身教育,掌握正确的健身方法,体验从事体育锻炼的乐趣,树立终身体育观念,为学生走向社会后科学地、自觉地、独立地进行健身打下基础。

摘 要 本文以终身锻炼思想为基准,对普通高校现有的传统体育课和专项体育课体系提出了挑战,在专项课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课选择教育新模式进行实践研究,在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主要操作方法和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 高校体育课 选择教育 模式

目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类型体系上分两大类,一类是普通体育课体系即第一年基础课,第二年专项课(或半年基础课,一年半专项课以及一年半基础课,半年专项课);二类是,两年专项课体系,即新生一入校就按照专项课形式进行上课。普通体育课体系和专项体育课体系,其目标是一致的,只是在教学内容上,实现目标的手段上有分歧。普通体育课体系强调从所学体育项目的“多”上和“面”上,让学生认识体育的全部内涵和掌握各种运动锻炼技术,而专项体育课则强调从“专”上和“深”上认识掌握体育健身专项知识和技能。普通体育课体系教材繁多,教学单元短小,因此只能是蜻蜒点水,而不可能使学生系统深刻的体验体育锻炼身体的内部规律与含义,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故学生不喜欢学习。人们逐渐认识到此类体育课虽比老传统课有较大进步,但仍属改良的传统课。进步不彻底不符合学生的锻炼需要。而两年专项体育课体系正是为克服以上不足的基础上,于90年代以后提出来的。专项体育课体系经过七八年的改革实践,充分显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同时也暴露出了不足部分,特别是一次选择项目定两年学习和终生锻炼的问题,以及不利于学生转换锻炼项目,学习新项目的锻炼方法等。为了解决教改中这些明显不足,我们课题组在专项课研究的基础上申请了“高校体育课选择教育模式研究”的课题进行了4年实践教学研究,2000年获河南省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根据课题研究情况结合在教改中出现的新问题谈谈“构建选择教育新模式”的体会。

一、选择教育模式深受学生喜爱

纵观历届毕业生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在大学学习分数的高低,往往与他健康高效的工作成正比。人们无不为英年早逝而痛惜,为年迈古稀科学家而高兴。他们共同的经验是学生时代热爱体育锻炼,系统的掌握了健身的基础知识和1—2项健身的技术及方法。养成了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所以能为祖国健康的工作。因此,高校应把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能力,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为目标。课题组在教改中对1720名学生对三种类型体育课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体系是“选择教育新模式”(占98.1%);其次是专项课程体系(88.4%);较差的是传统课程体系(一年基础课,一年专项课占74.7%)。根据我们学院十几年的教学改革之经验,可以肯定,目前高校体育目标的实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构建选择教育”的大平台。

二、选择教育模式的主要实施方法

选择教育模式就是学生根据爱好和自身等情况可以选择学习所开设的任何运动项目,可以选择老师,可以选择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所学项目通常是在学生自觉选择的基础上确定的,是学生最喜爱的或比较喜爱的运动项目,这样上课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热烈的情绪,渴望知识的学习和锻炼,注意力集中,愿意全身心的投入,组织纪律好,意志比较坚强。这样持久的锻炼,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所学知识技能。培养了体育意识,锻炼了身体发展了个性,形成了良好的品质,促进了身心全面发展。与专项课对比实验5项身体素质(男生100米、1000米、立定跳远、铅球、引体向上),都有明显差异。肺活量和心率两项机能也有明显差异。身高体重两项形态无差异。具体做法是,同一年级课堂中根据情况开设各种体育项目,学生根据所开项目自由选择上课,每周或几周后允许更换所学项目,不受班级教学内容进度的限制。

(一)选择教育体育课选项自由择师自主

选择教育体育课克服了专项课一次选择定两年的弊病,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使学生真正掌握一、二项运动技术和锻炼方法。长年坚持健身,为终身健身打下坚实基础。给每位学生发一张达标、考试和考勤功能卡片就可以解决选择项目和择师的自由。每位学生只要交给老师这张卡片,就可以在该班上课,老师根据学生在班里的锻炼情况给学生按优、良、中、及格、差(A、B、C、D、E)评定,下课时把功能卡还给学生。以利于下次课选择项目用。老师只要拿着学生的选项功能卡,学生的体育达标、各项目的考试成绩和每次课锻炼情况都可以掌握;当学生选择某项目的学习的时,该项目的老师挂牌情况,即教师的姓名、年龄、职称、毕业院校所学专业等基本情况和该项目的教材内容,难易程度以及教学进度考试标准等发给学生。这样即有利于师生互相了解和沟通,更重要的是师生心中学什么,怎么学,教什么,怎么教,考什么,怎么考,练什么,怎么练,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都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教学秩序井然,学生流动科学合理。一种崭新的选择教育模式平台就会出现。

(二)学生选择老师促进了教师的知识更新

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师要求具有“一专多能”,而往往是一专者多,而多能者少,实施选择体育课,教师一专者往往发挥了专项的突出作用。这样可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挥专长,提高教学效果,师生双方都乐意接受。根据我们对选择教育和专项教育从科学性、知识性、实效性、趣味性、终身性5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教育明显优于专项教育。选择教育不仅教师上课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学有所得,两者互相激励,形成良性循环,以利于教与学的共同提高。可以克服传统课和专项课的教师没有竞争的弊端,把高校体育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学生选择教师促进了教师的认真备课,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的知识更新加强了师生的沟通,改善了师生关系,引入了竞争机制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选择教育模式的配套考试方法

选择教育模式的考试,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法和专项教学法的学什么考什么的方式。相应的学生考试也应有选择的余地。这样的选择考试方式是为选择教育内容服务,选择教育内容和形式是为真正学会1—2项健身方式和方法服务。因此选择考试是选择教育的配套政策。技术考试与选学内容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给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考试各项比例分配

体育达标成绩占40%,技术考试占40%,理论考试占10%,学习态度占10%。

(二)技术技能考试

技术技能考试分所学新技术技能部分和以前所学或已养成锻炼习惯的老内容。学习新技术考试,由于所学技术时间短是新授内容难度相对较大,评分标准应低些,这样既符合实际情况又可以鼓励学生接受新技术,掌握新内容,以利于全面发展。

以前所学(老教材)或己养成锻炼习惯的内容,都是比较熟悉的教材或自己擅长的内容,难度底,评分标准应稍高,这样可以鼓励一部分学生用自己掌握了的技能常年坚持锻炼,真正形成自己的锻炼专长,持之以恒,终生受益。

新技术和老技能两种标准的考试方式,防止了考试的“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既能给学生选择的余地,以利于掌握1—2种锻炼方法的形成,使其终生受益:还能使学生处于一种像上课一样比较宽松的气氛中,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以利于学生的成长。

四、结束语

1.高校体育课选择教育理论的提出,从思想上拓展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的思路,从内容上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涵,从形式上开辟了新的教学模式:从方法上找到了师生热爱效果优秀,符合教育规律的新的上课组织形式。对高校

摘要:课堂管理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为体育课程与教学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为体育教师教学提供了教学策略。

论文关键词:体育课堂 管理 评价 机制

体育课堂管理是体育课程改变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形势下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论述在新时期普通高校的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能够顺利实施的核心是组织与管理。体育教师应该把教学看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的系统可以与外部环境保持着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在此基础上保持管理的和谐发展。体育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管理和其他、教学管理一样,本身也含有教育意义,它在于最有效地实现学校体育任务和体育教学目标,主要着眼于组织,协调和控制,使教学活动有个良好的状态,条件和秩序。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组织和管理的核心

管理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同时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人(学生)的管理,好的教师也是好的管理者,他们能营造好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有更多学习机会,更少的出现问题。学生对教师教学影响进行选择性自我加工,建立新的素质结构,形成新的自我过程。应主动与他们交谈;了解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真诚关心学生面临的社会问题;熟悉并理解学生的闲暇爱好。

在教学中包括四个核心的概念,分别是参与、合作、尊重差异和体验成功。所以,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可以为教学的组织、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对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包括,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对场地器材的管理和合理的利用、对教材的选择与运用、对学生的评价等等,下面我们对此分别进行阐述。

1.1构建具有特色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

教师角色的特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新的时期,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成学习的促进者,由课程的接受者转化为资源开发者,由教学的实践者转化为课程的研究者,由单一的管理者转化为全面的引导者。现在教师的角色已经不象传授知识简单意义的“教书匠”,他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调动学生、协调教与学,组织学生有效的学习。所以体育教师在具体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具有自己的风格,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管理策略,这也可以看作是“因材施教”。我国的现代化需要符有个性的人,无论教师或者管理者,都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有个性的管理者(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的组织管理,才会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1.2制定科学的课堂管理机制

一个有序的教学管理,务必有一个合理的课堂规则。体育是注重参与性的一种文化,体育课堂规则尽可能由师生共同讨论制定,以利于增强学生主人翁的意识。规则应涉及课前,如服装及场地器材的准备等;课中,如集合上课、上课礼节、请假见习、组织要求、上课态度、考核纪律、按时下课等;课后,如布置作业和收回器材等。教师要正面陈述规则,并且简明扼要,让每位学生都理解、熟悉。体育课堂设一名体育委员,具体人选由全体成员民主商议产生,体育委员作为任课教师的助手督促全体成员执行规则。课结束时主动向任课教师反馈执行情况,架起一座与学生直接沟通的桥梁。建立课堂态度行为记录考评机制,谁违规谁扣分。学期结束时根据每位学生的扣分情况,出体育课堂态度行为得分并纳入体育评价总分。

1.3规则执行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教学管理是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的人和事、时间和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转换多种角色,如教学者、管理者、问题的评判与处理者等。在各种角色的演绎中要注意规则执行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否则也会造成一种无序的杂乱环境,会产生“破窗效应”。破窗效应是国外的学者提出来,主要是讲一种心理暗示,如果一个人搞破坏,则对其他人有一种心理暗示,使破坏更严重。 2教师的教学内容、组织和方法的不断完善

从宏观上看,贯彻一种体育思想,无论怎样致力于体育教材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的改进,还是体育教学模式的整体变革,都要通过一定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去实施,而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总是同教学方法乃至整个教学模式的改革融为一体。因此,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进程和效果。有效的教学的组织涉及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要素和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师会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课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可以预见,传统的、统一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将发生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多才的教学组织形式。

2.1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目前体育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严密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程序、以行政班为主的教学形式、男女分班的教学组织形式、分项教学的组织形式等。笔者认为,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组织的时候,应该考虑体育课是以活动为主的实践性很强课程,理应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充分和愉快的活动,过多复杂的约束和限制,只能导致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进而不再参与体育活动,如果这样的情形出现,终身体育锻炼就不可能实现。

2.2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

所谓传统式学校,也就是教师经常说的大家跟我做,全体学生动作要整齐化一,这种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教”的实现,忽视了学生主动的学习也使一些学生过分依赖与老师,不会自己的发明创造,是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生为中心,这两种模式在教学中也存在问题。那么系统教学法又如何呢?系统教学法非常重视学生技术动作学习的系统性。支持这种教学方法的教师,一般都是按部就班的教学,他们不愿意打破教学程序和步骤,系统教学教育出基本功扎实的少数学生,但是大部分学生却厌烦这样的学习,无怪时下对于体育课的评价“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上体育课”。

3合理的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客观公平的评价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工作的效果的价值判断,它可以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并且知道教学的方向。它设计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学的合理改进、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了解与评价,所以在评价中要使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手段。目前学校体育的评价很多,也日趋成熟,总体来说,评价是对一种动态评价过程,不可以割裂看,对学生的评价,要进行动态评价,可以学生自己评价、学生相互评价、老师对学生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可以阶段评价和长期评价结合等。

4结论

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有关的各个子系统,要紧密配合体育教师教学的进行,使学校、体育教师、学生等因素和谐、协调一致。体育教学管理应该遵循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发展学生主体性教育为主,管理为辅的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的体育教学管理环境与氛围。体育教学评价应公正、客观、合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达到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应该有正确的认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体育教学思想,同时要断运用新的体育教学思想进行教学改革。

学校管理学案例分析题、论述题

案例4:

江苏省无锡市学校管理实行“管办分离”的改革

[问题背景]

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中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中部,下辖二个市(县)、七个区。目前,全市共有小学411所,在校生322657人;初中127所,在校生202536人;高中71所,在校生97662人。全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100%、99.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8.74%。

长期以来,在教育事业管理体制上存在典型的政府大包大揽、教育管理和办学合一的现象,导致职责不清、运行效率不高、公共职能弱化等弊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多年来一直习惯于直接管学校,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具体事务消耗。教育局局长成为各所学校的总校长。学校内部的人、财、物管理都要行政主管部门说了算,甚至连进人、发奖金的事情都要局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学校内部管理缺乏应有的活力。同时,由于直接管学校,教育局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办直属学校,因而在政策制定、资金扶持、业务指导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倾斜,在全行业的管理上出现不平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无锡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管办分离”的改革思路。

[决策过程]

2005年6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力实施改革攻坚七项重点工作的决定》,明确在国企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和社会事业改革等七个方面,全力实施改革攻坚。其中,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是重中之重。

2005年底,无锡在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四个行业率先实现了“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和管办分离”改革,国内首个管办分离改革的破冰之旅由此开始。12月无锡市正式挂牌成立“学校管理中心”,这是该市在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上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一项重大举措。2006年3月,无锡市学校管理中心召开办公会议,专题研讨学校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具体措施]

2005年,市教育局将市属义务教育学校划归各区管理,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将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市属高中及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全部归入学校管理中心管理。

学校管理中心和教育局相对独立运行,通过合理分流,不增加工作人员,不增添办公经费。教育局重点行使行业管理职能,主要做好政策导向、规划布局、行业指导与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组织购买和提供公共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学校管理中心直属市政府领导,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经营原教育局直属学校。教育局和学校管理中心之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衔接协调。

同时,将原来的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与市教育局合署办公调整为单独设置,两个单位人员不交叉任职,从人、财、物等方面为教育督导机构独立开展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在体制和机制上解决了教育督导机构和教育行政不分的问题,保证了教育督导的相对独立性。

这三项工作的顺利完成,真正使无锡市教育系统的“管、办、督”形成“三权分立”之势,教育局相当于裁判员,学校管理中心相当于教练员,学校就是运动员,彼此之间并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实现了行政管理和社会事业的分开。

[政策创新]

无锡教育实施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改革,把公办学校的举办权、管理权和办学权、监督权分开,将市教育局与原市属办公学校的关系转变为行业管理关系,无疑有利于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进一步落实,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推进学校更好地持续发展。

同时,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运行效率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在相当程度上解决政府部门自体监督、既作裁判又做运动员的棘手问题,以促进良性竞争和公共物品供给质量的改善。

[实施效果]

随着无锡教育“管办分离”改革成效主要表现在:

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管办分离后,学校管理中心精心办学,市属各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中有升,2006年市属高中的高考成绩在全市、全省名列前茅;市属教育资源的优质效应进一步显现,三所高中分别顺利通过了省四星级、三星级高中的评估验收,市属普通高中招收的新生90%以上在省三星级以上高中就读,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让无锡的孩子人人都能到重点中学就读”将不再是流于形式的口号。同时,停办了近40年的女中在去年9月恢复办学,引起了社会各层的强烈关注。教育局重点强化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和扶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坚持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积极实施职业教育倍增计划,中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突破20万人。以提升基础能力和办学效益为重点,大力推进职教资源整合。

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发生了转变。管办分离后,市教育局不再直接举办学校,所属民办学校也是依法独立自主办学,市教育局把精力房子全市教育规划布局、政策制订、行业指导、监督管理、营造发展环境等工作上,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教育服务。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职能得到加强。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建制单列后,教育督导的重心由原来的“督学为主”,逐步转变为“督学为本、督政为重”。督导范围也由原来的市教育局直属学校扩大为“本级政府的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本市管辖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一年多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小学招生、小学升初中、中小学“减负”工作、寒暑假违规补课、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等问题进行了专项督导和调研,对全市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市学校管理中心的作用开始显现。“管办分离”后,市学校管理中心履行政府出资人的职责,以管好国有资产,办好每一所市属学校为宗旨,着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探索学校评价机制、用人机制的改革,市属学校教育质量得以提高,规模效益得以现象。

联席会议制度密切了三方的协作。管办分离后,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市学校管理中心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解决事关教育全局和涉及到“管、督、办”三方面的重要问题。2006年上半年就召开六次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有关学校考评、招生考试、布局调整等重点工作,有效地解决了一些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促进了教育的和谐发展。

[案例点评]

无锡试水管办分离,有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最终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机构改革目标,为国内行政改革提供良好的借鉴。

在教育“管办分离”的改革中,公办学校的举办权、管理权和办学权分开,将市教育局与原市属公办学校的关系转变为行业管理关系,有利于学校办学自主权的进一步落实,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推进学校更好地持续发展。并且,管办分离改革还促进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区别对待民办学校,有利于民办教育的发展。

无锡的管办分离改革在江苏乃至全国都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这项改革不仅是社会事业改革,也是一场政府自身的改革,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将触及权力意识和官本位的传统,改革将任重而道远。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的定义

体育管理体制是指体育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划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它是实现体育目标的组织保证,受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制约。

中国体育转型已经启航,其中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行业整体改革的动力源泉,是转型能否成功的核心要素。

未来五年,是决定中国体育管理体制能否实现根本扭转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及总书记在为办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作的重要指示中提出的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四大理念,为管理体制的持续深入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导原则。

改革既要有宏观战略,也要有微观举措。中国体育亟待以足协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厘清政府、市场、社会的角色定位,根除政社不分、管办一体的顽疾。在顶层设计上针对不同领域合理设定“管”和“办”的界限和权责,将是体育界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摸索出一套高效科学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既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基石,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同时,改革应避免一刀切,要根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论述体育管理学原理及及职能如何在训练、比赛过程中体现?

学校体育管理原则是学校体育管理理论的重要部分,是学校体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为实现系统的预定目标进行共同活动的基本准则,也是处理各种体育事务的依据。四种原则:1、民主化原则2、科学化原则3、责权对等原则4、重点突出原则5、创新原则

学校体育管理是在遵循学校教育规律和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为了达到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充分发挥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时间等因素的作用,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对学校体育工作过程及其内外部各种因素与环境条件,做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一系列综合活动。

  • 评论列表:
  •  嘻友时窥
     发布于 2022-05-31 20:07:44  回复该评论
  • 也可以看作是“因材施教”。我国的现代化需要符有个性的人,无论教师或者管理者,都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有个性的管理者(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的组织管理,才会更多的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1.
  •  北槐离鸢
     发布于 2022-06-01 01:37:18  回复该评论
  • 常锻炼的习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理念为目标。课题组在教改中对1720名学生对三种类型体育课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体系是“选择教育新模式”(占98.1%);其次是专项课程体系(88.4%);较差的是传统课程体系(一年基础课,一年专项课占74.7%)。根据我们学院十几年的教学
  •  柔侣辞别
     发布于 2022-05-31 18:40:55  回复该评论
  • 什么,怎么练,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都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可以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教学秩序井然,学生流动科学合理。一种崭新的选择教育模式平台就会出现。 (二)学生选择老师促进了教师的知识更新 我国目前的体育教师要求具有“一专多能”,而往往是一专者多,而多能者少,
  •  辙弃债姬
     发布于 2022-05-31 22:06:03  回复该评论
  • 成锻炼习惯的内容,都是比较熟悉的教材或自己擅长的内容,难度底,评分标准应稍高,这样可以鼓励一部分学生用自己掌握了的技能常年坚持锻炼,真正形成自己的锻炼专长,持之以恒,终生受益。 新技术和老技能两种标准的考试方式,防止了考试的“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既能给学生选择的余地,以利于掌
  •  慵吋别れ
     发布于 2022-05-31 23:29:50  回复该评论
  • 期,他们思维敏捷、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由于理论部分比重偏低,大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普遍贫乏,不少学生仅了解一些简单的锻炼形式和方法,在锻炼时盲目性比较大,以至收效甚微或适得其反,长期得不到效果,因而对体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